患者男,65岁。因掌跖红斑、脓疱半年,加重泛发全身5d入院。皮肤科检查:左面部、鼻部、头皮见大小不等片状红斑,其上散在分布米粒大小脓疱,左下眼睑可见数个米粒大小脓疱;背部、掌跖见片状分布红斑、丘疹,部分红斑基础上见数个米粒大小脓疱。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10.9×109/L,淋巴细胞0.18,中性粒细胞0.65,嗜酸性粒细胞0.21,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1.97×109/L,C反应蛋白17.0mg/L;免疫球蛋白E368.80IU/ml。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CM)检查面部和背部皮损:毛囊及毛囊周围大量炎细胞呈团块状浸润。面部、背部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血管周围、毛囊上皮及周围有嗜酸粒细胞为主的炎性浸润。掌跖部抽疱液涂片: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
诊断:
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经典型。
治疗:
予吲哚美辛片口服,外用0.1%他克莫司软膏,2周后皮疹基本消退。目前仍在随访中。
讨论
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通常累及面部、躯干和四肢,主要发生于皮脂溢出部位。本例患者皮疹多形且累及睑结膜,临床上极少见。我们通过抽取疱液涂片检查,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因此可排除掌跖脓疱病,此方法可代替创伤性局部皮肤活检,对此类疾病鉴别诊断有一定应用价值。同时发现,RCM对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有一定辅助诊断价值,表现为镜下围绕毛囊及毛囊周围为主的炎性浸润;不足之处是RCM下很难鉴别细胞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