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皮肤频道 > 皮肤疾病 > 其他 > 梅花针联合咪喹莫特治疗皮肤鳞状细胞癌:1+1>2 ?

梅花针联合咪喹莫特治疗皮肤鳞状细胞癌:1+1>2 ?

2017-05-15 来源:中华皮肤科杂志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本研究结果显示,单纯梅花针叩刺或外涂咪喹莫特稍能延缓小鼠瘤体体积增长,提高小鼠生存率,而联合组能明显延缓小鼠瘤体体积增长,显著提高小鼠生存率,且IFN-α、IFN-β、TNF-α、IL-1β和IL-12细胞因子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总之,梅花针叩刺能有效增强咪喹莫特抗SKH-1小鼠皮肤鳞癌活性及免疫学效应。

  目前咪喹莫特治疗皮肤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已有不少临床报道,其主要通过上调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相关细胞因子激活天然免疫发挥抗肿瘤作用。梅花针叩刺是我国传统医学中一种简单实用的治疗方式,可提高药物透皮能力,增强疗效。张付贺等采用梅花针叩刺辅助治疗SKH-1小鼠皮肤鳞状细胞癌,以增加咪喹莫特的渗透深度,促进其在鳞癌组织内均匀分布,探讨其免疫调节作用及抗皮肤鳞癌疗效。

  研究团队

  将紫外线诱导成瘤的40只SKH-1皮肤鳞癌小鼠随机分4组,每组10只:对照组无处理;梅花针组:每天梅花针叩刺所有瘤体1次;咪喹莫特组:每天外涂5%咪喹莫特乳膏1次,剂量为1.2g/kg;联合组:先梅花针叩刺所有瘤体,止血后再外涂5%咪喹莫特乳膏1次,剂量同前。各组小鼠连续治疗30d。每日观察并拍照记录各组小鼠肿瘤形态学变化,每3d测量1次瘤体大小,比较4组瘤体体积变化及小鼠生存率变化。治疗结束后取各组小鼠瘤体,比较4组瘤体组织病理学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小鼠瘤体内干扰素(IFN)-α、IFN-β、白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IL-12mRNA表达。

  4组SKH-1鳞状细胞癌小鼠瘤体体积随时间变化曲线

  联合组小鼠背部瘤体生长缓慢,部分小的瘤体有消退现象;对照组、梅花针组和咪喹莫特组瘤体一直在增长,但梅花针组、咪喹莫特组生长速度较对照组慢。治疗前,4组小鼠瘤体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0,P>0.05)。治疗24d后,4组小鼠瘤体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SD-t检验示,联合组瘤体体积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余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rank检验,4组小鼠生存率曲线分布不同,联合组生存情况优于对照组,而梅花针组、咪喹莫特组与对照组、联合组比较,小鼠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对照组、梅花针组细胞异形性明显,排列密集,可见大量的肿瘤细胞,部分可见角化珠,咪喹莫特组肿瘤细胞少许死亡;联合组肿瘤细胞大量死亡,核异形不明显,角化增多。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联合组IFN-α、IFN-β、IL-12、IL-1β及TNF-α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梅花针组和咪喹莫特组(均P<0.05),咪喹莫特组IL-1β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本研究结果显示,单纯梅花针叩刺或外涂咪喹莫特稍能延缓小鼠瘤体体积增长,提高小鼠生存率,而联合组能明显延缓小鼠瘤体体积增长,显著提高小鼠生存率,且IFN-α、IFN-β、TNF-α、IL-1β和IL-12细胞因子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总之,梅花针叩刺能有效增强咪喹莫特抗SKH-1小鼠皮肤鳞癌活性及免疫学效应。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