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皮肤频道 > 预防护理 > 皮肤病护理 > “湿身”了,拿什么拯救你的肌肤

“湿身”了,拿什么拯救你的肌肤

2017-05-07 来源:优麦医生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易发人群:患有下肢湿疹者。当此类人群双腿长期泡在温湿污浊的水中时,下肢湿疹处的皮肤更容易受到各种微生物的侵袭,可在原有红斑、丘疹等的基础上出现糜烂、渗液,严重者出现水疱,甚至肿胀。

  渍水足

  易“染趾”人群:下肢长期浸泡在污泥浊水中的人群。

  医言以蔽之,知其所以然:下肢长期浸泡在污泥浊水中,皮肤可能因受到损伤,而被多种病原微生物侵袭引发感染。如若下肢原来就有皮肤病未愈,则更容易产生恶化和继发感染。破损的创口若长时间浸没在低渗的渍水中,更易导致下肢肿胀、溃烂。

  特别是患有足癣、湿疹、皮肤擦伤或蚊、蚤、蠓、蚋或白蛉子等吸血昆虫叮咬后的搔伤患者,或者患有各种过敏性皮肤病或其它下肢皮肤疾病的人,更容易引发渍水足,瘙痒常常是最初的症状。除局部疼痛加重外,还伴有畏寒、发热、乏力、头痛、食欲下降等全身症状。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少数抵抗力差的人可能发展成败血症。

  手、足浸渍

  易“染指”人群:手足长时间浸泡在水中和长时间在水中作业的人群。

  该病主要表现为手足部位糜烂、浸渍发白、脱白色腐皮和渗液,严重的可造成局部感染和溃疡,通常位于手足指(趾)间。

  医言以蔽之,防患于未然:要尽量减少手足在水中浸泡的时间,保持手足部位清洁干燥,外出时穿防水长筒靴。

  夏季皮炎

  易发人群:长时间户外作业,日晒雨淋,加上洗浴条件差,此类人群容易发病。主要表现为身体暴露部位产生红斑,脱屑,表面常常出现许多红色的针帽大丘疹,瘙痒明显,严重的皮损部位有疼痛和烧灼感,甚至出现水疱和大疱等症状。

  医言以蔽之,防患于未然:此种病况主要与气温高有关,故在户外作业时穿戴好防护衣帽。一旦发生应避免高温及户外作业,可于发病部位外用炉甘石洗剂或扑粉,可明显减轻不适感。

  外阴(阴囊)皮炎

  易发人群:长期奋战在抗洪一线的抢险队员。

  医言以蔽之,知其然,防患于未然:长时间浸泡水中,穿着浸湿的长衣裤,导致阴部长时间不透气。预防此病要减少在渍水中的浸泡时间,适时更换内衣裤,保持外阴部位的清洁干燥(致敬最可爱的人,请照顾好自己)。一旦发生该病,尽量避免水下作业,外用扑粉或皮质类固醇激素乳剂等,每日2次可很快好转。

  湿疹

  易发人群:患有下肢湿疹者。当此类人群双腿长期泡在温湿污浊的水中时,下肢湿疹处的皮肤更容易受到各种微生物的侵袭,可在原有红斑、丘疹等的基础上出现糜烂、渗液,严重者出现水疱,甚至肿胀。

  医言以蔽之,防患于未然:可在下水前外涂防水油膏,浸水后可用1/5000-8000高锰酸钾溶液浸泡双小腿10分钟左右,然后再用洁净水洗净凉干。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患者除了瘙痒明显加重外,若得不到治疗或处理不当,则会出现继发性感染,而一旦感染则处理较为困难。一般采用局部外用3%硼酸溶液或8万U/100ml庆大霉素盐水等溶液湿敷,待皮损干燥后外用激素类软膏等外搽;皮损较多,症状重者可口服抗组胺药物,伴有感染者应在进行上述治疗的同时,积极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寄生虫性皮肤病

  症状:趟水过后,身体接触部位会出现红色斑疹、丘疹、丘疱疹或水疱,有时中央可见到虫咬的瘀点,局部剧痒,夜间尤甚。

  医言以蔽之,知其所以然:洪涝或持续降雨期间,由于厕所、粪坑、畜圈及各种垃圾(堆)等被淹没,致使水体受到污染,可能导致大量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卵)进入被污染的水体,有可能出现血吸虫尾蚴皮炎、草痒症(又名:螨虫皮炎)等皮肤病。

  医家之言:治疗可给予氯苯那敏等抗组胺药口服以及外用1%炉甘石洗剂或皮质类固醇激素软膏止痒,若有感染出现,可外用和口服抗生素制剂。

  毒虫(或昆虫)叮咬

  毒虫叮咬,既可以是于渍水(或洪水)中叮咬,也可以是休息时被叮咬。有如下不同情况:

  毛虫皮炎

  知其然:多为绿豆至黄豆大小鲜红色水肿性斑片或风团,少数为丘疱疹,中央可见针尖大红色或黑色刺伤点,似“虫咬”痕。奇痒,也有灼痛者,甚至出现四肢关节疼痛。

  知其所以然:可为各种不同毛虫所致。如:桑毛虫、松毛虫、刺毛虫(俗称“洋辣子”)等。

  医家之言:治疗上可用胶布贴去皮疹上的毒毛,外用1%炉甘石洗剂等,必要时可口服泼尼松,关节疼痛者可口服吲哚美辛片。

  隐翅虫皮炎

  知其然:患处出现条状或片状水肿性红斑,其上有密集排列的针尖或帽针头的丘疹、水疱或脓疱,周围红晕,表面常显示鲜红色的糜烂面。多为灼痛、灼热感。

  知其所以然:此种皮炎为隐翅虫附着人体皮肤时,被拍打或压碎后,其体内的强酸性毒液黏附皮肤而产生的皮肤病。

  医家之言:治疗为及时用肥皂水清洗换患处。外用1%炉甘石洗剂或皮质类固醇激素霜剂。红肿明显或糜烂者,可用8万U/100ml庆大霉素盐水湿敷或1%-2%明矾液冷湿敷。此外,芜菁科甲虫也与此种皮炎类似,只是这种甲虫体内为“斑蝥素”毒素。

  蜂螫伤

  知其然:刺伤处红肿,发生风团或水疱、大疱,中央被螫处有一瘀点。有烧灼或显著痒痛感。严重者可出现全身中毒症状(如发热、头痛、恶心、呕吐、不安等),甚至痉挛、昏迷,心脏及呼吸麻痹直至死亡。

  知其所以然:引起蜂螫伤的蜂常见的有蜜蜂、马蜂等。

  医家之言:对于蜂螫伤的处理,是立即拔出蜂刺;若明确是马蜂,可涂5%-10%碳酸氢钠溶液或肥皂水,蜜蜂可涂醋酸,否则用3%-10%氨水涂搽患处;也可用鲜马齿苋、佛耳草或鲜夏枯草等,任选一种捣烂敷患处;患处局部注射1%普鲁卡因2-4ml或1%盐酸依米丁3ml;中毒症状重者需立即进行抢救。

  晒伤

  知其然:日晒数小时或十余小时之后,在暴露部位的皮肤上发生弥漫性鲜红斑,重时可有水肿甚至水疱大疱,一般经1-2天后皮疹由鲜红色部位暗红或褐色,继之脱屑而愈,留色沉斑。自觉烧灼刺痛感,面积广时可有发热、畏寒、恶心、乏力等全身不适。

  医家之言:局部治疗可用炉甘石洗剂,重者可用3%硼酸溶液或生理盐水冷湿敷。亦可用皮质类固醇激素霜剂或吲哚美辛溶液等。

  各种皮肤的小外伤

  在渍水中,可能存在着各种利器或树枝等硬物,造成皮肤的损伤,一旦发生,应积极处理。

  医言以蔽之,爱是事无巨细:当皮肤出现各种小外伤时,应对创面予以清洗、消毒,同时,遵医嘱外用百多邦、夫西地酸乳膏等抗生素外用制剂,如果发生进一步的感染,一定要立即就医。

  洪水、渍水期间,除了上述洪(渍)水中常见的皮肤病以外,还可以发生各地不同环境下的其他少见皮肤疾病,如:蜱螫伤、蝎螫伤、蜈蚣咬伤、蜘蛛螫伤,甚至毒蛇咬伤等。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