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际上倾向将黑素瘤分为4种亚型:肢端型、黏膜型、慢性日光损伤型(CSD)和非慢性日光损伤型。肢端型和黏膜型黑素瘤中kit基因为主要突变基因。
从kit基因的结构与功能、kit基因在黑素瘤中的突变类型和生物学效应、kit基因在黑素瘤肿瘤生长及预后中的作用三方面综述了黑素瘤kit基因研究进展。kit基因在黑素瘤的预后判断中具有一定意义。kit基因突变可能是黑素瘤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
研究证实,存在kit基因近膜结构域突变的肿瘤对于针对kit基因的靶向治疗药物甲磺酸伊马替尼(商品名格列卫)治疗敏感,而位于激酶结构域的kit基因突变对甲磺酸伊马替尼反应较差。黑素瘤的kit基因相关靶向药物的研究目前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Guo等对43例含kit基因变异的转移性黑素瘤患者进行了甲磺酸伊马替尼的二期临床试验,平均随防时间12个月,10例患者获得部分缓解、13例病情稳定,对伊马替尼的总缓解率为23.3%,其中10例部分缓解患者中9例突变位于11和13外显子,推测可能突变位点位于11和13外显子的黑素瘤患者对伊马替尼治疗反应更敏感。Handolias等认为,含不同kit突变的个体对不同的靶向药物的反应有差异,他强调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同年Minor等对存在kit基因突变的患者用舒尼替尼治疗,在4例kit基因点突变的患者中,其中1例获得了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基于此项研究他提出,舒尼替尼治疗存在kit基因突变的黑素瘤有效。这些研究结果提示,kit基因靶向药物对黑素瘤的治疗将发挥重要作用。
kit基因突变在黑素瘤的发生,发展及诊断等方面有重要价值。检测kit在黑素瘤中的突变情况对疾病预测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目前针对kit基因突变的分子靶向药物已用于胃肠道间质瘤临床治疗并取得较好疗效。但在黑素瘤尚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缺乏大规模、系统而深入的研究。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针对kit基因突变的分子靶向药物将是治疗黑素瘤的新方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