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皮肤频道 > 预防护理 > 皮肤病护理 >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梅毒螺旋体的进展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梅毒螺旋体的进展

2017-04-09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总体上,PCR法检测一期梅毒拭子中Tp敏感性可达60%以上,而检测血液及脑脊液Tp敏感性不超过60%(胎传梅毒可达83%),特异性93%以上。

  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Tp)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系统性性传播疾病,早诊早治有利于减少其在性伴间的传播、减轻患者系统损害。直接暗视野检查Tp或血清抗体检测是诊断梅毒的主要手段,但限于经验及标本的影响,阳性率较低,对早期梅毒诊断有局限性。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因敏感性高、特异性好,通过扩增Tp靶序列用于诊断梅毒,而常用的polA、tpp47基因为作为Tp靶基因设计引物进行PCR法检测Tp是否能提高敏感性呢?

  目前研究发现:反转录PCR和巢式PCR的敏感性高于其他PCR法,总体上,PCR法检测一期梅毒拭子中Tp敏感性可达60%以上,而检测血液及脑脊液Tp敏感性不超过60%(胎传梅毒可达83%),特异性93%以上。如想了解哪种PCR技术、哪个Tp靶基因以及何种标本最适合进行PCR检测Tp?HIV感染是否影响TP的检测结果?以及PCR技术Tp检测应用前景如何,请关注《PCR技术检测梅毒螺旋体的应用进展》。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