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治疗:
1.皮质类固醇激素常服用泼尼松40~60mg/d,待病情得到控制后,可逐渐减量至维持量。
2.抗生素可选用红霉素、氨苄西林、先锋霉素等抗生素治疗。
3.免疫抑制剂可口服环磷酰胺1~3mg/(kg?d),常与皮质类固醇激素并用。
4.其他对治疗效果不显著者,可应用氨苯砜,100~150mg/d,口服。
药物因素(35%)
本病发病因素较多而复杂,一般认为主要是由于药物及感染引起,最常见的致病药物有巴比妥酸盐类、酚噻嗪类、磺胺类、青霉素、碘化物类、阿斯匹林及异体蛋白等。
感染因素(25%)
感染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如病毒、链球菌、结核杆菌、麻风杆菌等。真菌及原虫认为也是一种致病因素。杀虫剂、除草剂及石油产物也与本病有关。
疾病因素(15%)
此外有内在性的疾病,如冷冻蛋白血症,高球蛋白血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也可引起本病。
发病机制
致敏物质作为抗原进入机体,与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血管壁而引起血管损伤。
预后
本病病程慢性,常反复发作。一般未累及内脏者预后良好,内脏受累者预后差。
如果您有任何健康方面的疑问请添加微信公众号:健客健康咨询,健客健康咨询为各位朋友提供全面专业的疾病咨询和健康资讯,健客健康咨询真诚为您服务。健客宗旨:让每一个人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