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足癣估计很多人会一怔,要过一会儿才能反应过来,自动转换,不就是我们常说的“香港脚”嘛。足癣,俗称“脚气”,是由真菌感染足部引起的一种常见皮肤病。真菌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所以足癣的发病,夏季重于冬季。
足癣的临床表现和分型
足癣临床上常表现为脚趾间起水疱、脱皮或皮肤发白湿软,也可出现糜烂或皮肤增厚、粗糙、开裂,并可蔓延至足跖及边缘,剧痒。可伴局部化脓、红肿、疼痛,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甚至形成小腿丹毒及蜂窝组织炎等继发感染。
由于用手抓痒处,常传染至手而发生手癣(鹅掌风)。真菌在指(趾)甲上生长,则成甲癣(灰指甲)。真菌喜爱潮湿温暖的环境,夏季天热多汗,穿胶鞋、尼龙袜者更是为真菌提供了温床;冬季病情多好转,表现为皮肤开裂。
足癣的临床表现分为三种类型:
水疱鳞屑型:这一型是足癣最常见的类型,好发于足底和足侧缘。表现为针头大的水疱,疱壁较厚,水疱经数天干涸,之后呈现环状或小片状脱屑。病情稳定时以脱屑为主,瘙痒明显。
浸渍糜烂型:这一型好发于趾缝间。由于第3至4趾和第4至5趾经常紧密接触,不透气,汗液不易蒸发,因此更易发病。表现为趾缝皮肤浸渍发白,表面松软,松软的表皮脱落后,会露出鲜红的糜烂面及渗液,伴有明显瘙痒。
角化过度型:好发于足底和足跟部。表现为皮肤增厚、粗糙、干燥。冬季易发生皲裂,伴有疼痛。一般无明显瘙痒。患足癣时常常几型同时存在,也可从一型转向另一型。
夏季预防足癣干燥是关键
夏季天越来越热,又到了真菌兴风作浪的时节,我们该如何预防足癣的发生呢?
皮肤医生指出,保持足部干燥的预防足癣的关键。足部最易招致真菌感染,是因为足部被鞋袜包裹,出汗多,不透气,而温暖潮湿的环境恰恰十分适合真菌的生长繁殖。要预防足癣的发生,我们就要选择通风透气的鞋子,如透气的皮鞋和布鞋,少穿胶鞋、球鞋。最好有几双鞋子交替穿着,这样使鞋内的汗液来得及蒸发。
另外,鞋垫、袜子要选择纯棉的,能够很好地吸汗,保持足部干燥。对于浸渍糜烂型足癣的患者,分趾袜是不错的选择,休息时也可以将大棉球置于两趾末端之间,撑开趾缝,增加透气性。多汗的人可在鞋中撒些有抗真菌作用的扑粉如达克宁散,既可以改善出汗所引起的潮湿,还有杀真菌的作用。要勤洗脚,勤换鞋袜、鞋垫,洗脚后务必要把脚完全擦干。
还有个知道注意的是,与足部相接触的鞋、袜、鞋垫携带有真菌是足癣反复发作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要重视消毒。生活中常见的肥皂、洗衣粉、酒精对杀灭真菌都是无效的。真菌不耐热,100℃时大部分真菌在短时间内死亡,因此处理袜子、鞋垫最简单有效的办法是用热水烫。
温馨提示:足癣具有传染性,在澡堂、宾馆不要与他人共用拖鞋、澡盆、脚盆、毛巾等物品。家人中有成员发现足癣,应尽早治疗,以免传染家人。
手足癣是发生于掌、跖与指、趾间皮肤的浅部真菌感染。致病菌主要有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和絮状表皮癣菌。手癣中医称之为“鹅掌风”,足癣中医又称“脚湿气”。中医认为本病多因脾胃湿热循经上行于手则发于癣,下注于足则发足癣,或由湿热生虫,或疫行相染所致。
本病按临床表现分为四型:浸渍型多见趾(指)间皮肤发白,糜烂、浸渍,边缘清楚,去除浸渍的表皮,留下潮湿的鲜红新生皮肤。水疱型多见足底或手掌出现水疱,甚至几个水疱融合成较大的水疱,边界清楚,皮肤不红,疱破脱屑。鳞屑型多以脱屑为主,间有少数水疱,疱干脱屑,边界清楚,炎症不明显。增厚型多见掌跖皮肤增厚,夏季水疱脱屑,入冬则皮肤开裂。本病多见于成年人,往往是夏季发作或加重,冬季气候干燥时减轻或症状消失,故冬季是治疗手足癣的最佳时机,现介绍几则中药治疗手足癣的有效方,患者不妨一试。
▲取蛇床子、苦参、白藓皮、黄柏、生百部各20克,雄黄、硫黄各10克,当归15克,每日1剂,水煎取汁外洗患处,每天1次,每次30分钟,适用于各型手癣。
▲取白矾、五倍子、地肤子、蛇床子、苦参各30克,大枫子、川椒、黄柏各25克,共研末用食醋1000毫升浸泡1周备用,每天2次,取药液浸泡患处,每次30分钟,每剂可用7天,适用于各型手癣。
▲取雄黄、黄连各10克,苦参、土茯苓、防风、地肤子、荆芥各30克,冰片6克,先将前7味药水煎30分钟,停沸后加入冰片,去渣,待温浸泡患处20分钟,每天4次,每剂用3天,15天为1个疗程。适用于各型手癣。
▲取生地24克,大黄18克,蛇床子、莶草、百部、大枫子、海桐皮各15克,木鳖子(切片)、紫草、杏仁、丹皮、当归各12克,花椒、甘草各6克。将上药浸入1000毫升麻油内2天,然后用炭水煎至药色微黄为止,用细筛滤渣,再用蜂蜡450克放入杯内,将滤下的麻油趁热倒入杯内,搅匀成膏,收贮备用。每晚睡前,用温水将患处洗净,拭干后,取此膏涂擦患处。适用于手癣表皮干燥、脱皮、皲裂或水疱、奇痒。
▲取滑石、煅海螵蛸、制炉甘石各40克,赤石脂20克,硼砂15克,白矾、制乳香、制没药各10克,轻粉、铅丹、冰片各4克。共研成细末,过筛和匀,将患处洗净擦干,然后将药粉均匀撒在趾缝间糜烂痒处,每天2次,适用于浸渍型足癣。
▲取苦参、地榆、胡黄连、地肤子各200克,将上药切碎后放入75%酒精至1000毫升中浸泡1周,过滤后再加70%酒精至1000毫升,外搽患处,每天3次。适用于水疱型足癣。
▲取密陀僧30克,龙骨20克、炉甘石50克,轻粉3克,冰片3克,凡士林100克,将前4味药研成极细末,然后加入凡士林调成膏剂,外涂患处,每天3次。适用于鳞屑型和增厚型足癣。
▲取土槿皮、蛇床子、透骨草、徐长卿、黄芩各30克,土茯苓、苦参、枯矾各20克,每日1剂,水煎取汁适量,浸泡患处,每天2次,每次30分钟,适用于足癣合并感染者。
另外,由于手足癣可通过接触传染,因此患者应分开使用脸盆、脚盆、毛巾、拖鞋等物品,避免重复感染。直到皮损恢复正常后,还要坚持用药1~2周。
杀菌、止痒,用于脚癣(脚气)、手癣(鹅掌风)、指(趾)甲癣(灰指甲)等。
健客价: ¥20杀菌、止痒,用于脚癣(脚气)、手癣(鹅掌风)、指(趾)甲癣(灰指甲)等。
健客价: ¥40主要用于治疗头癣、手癣、脚癣、甲癣、体癣和股癣等。
健客价: ¥26.5清除异常粘液质、胆液质,消肿止痒。用于治疗手癣,体癣,足癣,花斑癣,过敏性皮炎,痤疮。
健客价: ¥80清热燥湿,杀虫敛汗。用于湿热下注所致的角化型手足癣及臭汗症。
健客价: ¥44.9清除异常粘液质、胆液质及败血,消肿止痒。用于治疗手癣,体癣,足癣,花斑癣,银屑病,过敏性皮炎,带状孢疹,痤疮等。
健客价: ¥36.5清除异常黏液质、胆液质及败血,消肿止痒。用于治疗手癣、体癣、足癣、花斑癣、银屑病、过敏性皮炎、带状疱疹、痤疮等。
健客价: ¥30清除异常粘液质、胆液质、消肿止痒。用于治疗手癣,体癣,足癣,花斑癣,过敏性皮炎,痤疮等。
健客价: ¥42清除异常粘液质、胆液质,消肿止痒。用于治疗手癣,体癣,足癣,花斑癣,过敏性皮炎,痤疮。
健客价: ¥8消除异常粘液质、胆液质及败血;消肿止痒。用于治疗手癣。体癣、足癣、花斑 癣、银屑癣、过敏性皮炎、带状疱疹、痤疮等。
健客价: ¥14.5本品用于治疗手癣、足癣、体癣、股癣及花斑癣等。
健客价: ¥30清除异常粘液质、胆液质,消肿止痒。用于治疗手癣,体癣,足癣,花斑癣,过敏性皮炎,痤疮。
健客价: ¥34清除异常粘液质、胆液质,消肿止痒。用于治疗手癣,体癣,足癣,花斑癣,过敏性皮炎,痤疮。
健客价: ¥14.8用于治疗手癣、足癣、体癣、股癣、花斑癣及皮肤念珠菌病等。
健客价: ¥34祛风止痒,保湿杀虫。用于手癣,脚癣,股癣,体癣等各种皮肤癣症。
健客价: ¥18清除异常粘液质,胆液质及败血,消肿止痒。用于治疗手癣、体癣、足癣、花斑 癣、银屑病、过敏性皮炎、带状疱疹、痤疮等。
健客价: ¥38清除异常粘液质、胆液质,消肿止痒。用于治疗手癣,体癣,足癣,花斑癣,过敏性皮炎,痤疮。
健客价: ¥16清除异常粘液质,胆液质及败血,消肿止痒。用于治疗手癣、体癣、足癣、花斑 癣、银屑病、过敏性皮炎、带状疱疹、痤疮等。
健客价: ¥65消除异常粘液质、胆液质及败血;消肿止痒。用于治疗手癣、体癣、足癣、花斑 癣、银屑癣、过敏性皮炎、带状疱疹、痤疮等。
健客价: ¥54用于治疗皮肤及粘膜浅表真菌感染,如体癣、手癣、足癣、甲真菌病等。
健客价: ¥57清除异常粘液质、胆液质、消肿止痒。用于治疗手癣,体癣,足癣,花斑癣,过敏性皮炎,痤疮。
健客价: ¥23清除异常粘液质、胆液质、消肿止痒。用于治疗手癣,体癣,足癣,花斑癣,过敏性皮炎,带状疱疹,痤疮等。
健客价: ¥31.6清除异常粘液质、胆液质,消肿止痒。用于治疗手癣,体癣,足癣,花斑癣,过敏性皮炎,带状疱疹,痤疮等。
健客价: ¥42.5用于皮肤念珠菌病的治疗;亦可用于治疗体癣、股癣、足癣、花斑癣。
健客价: ¥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