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气病病理改变
长期摄取大量碳水化物为主食而缺乏肉食及豆制品的不均衡膳食亦易致病。多种慢性疾病如厌食、哎呀使硫胺素摄入减少;慢性泄泻、肠道寄生虫症可降低硫胺素在十二指肠及小肠的吸收;肝功能有损害时干扰硫胺素在体内的利用;甲状腺功能亢进、感染、或高温、剧烈运动、孕妇、授乳等条件下皆增加体内对硫胺素的需求,如无适当硫胺素的补充内对硫生脚气病。常生食鱼及贝类者则因其含硫胺素酶,可分解硫胺素亦为致病因素。医源性硫胺素缺乏可见于静脉营养而未补充硫胺素,有报告三周后可因硫胺素缺乏而产生顽固性乳酸血症。
硫胺素在体内先经磷酸化成焦磷酸硫胺素,后者作为辅酶参与糖代谢中丙酮酸、α酮戊二酸的氧化脱羧作用,亦参与磷酸戊糖旁路的酮基移换作用。硫胺素的缺乏不仅影响糖代谢,亦涉及脂肪酸及能量代谢,使组织中出现丙酮酸、乳酸的堆积。此外脑细胞内丙氨酸产生过多而天冬氨酸、谷氨酸、γ-氨基丁酸生成减少皆为各系统导致功能障碍的生化基础。
病理病变可见多发性周围神经炎,有节段性变性和髓鞘脱失。下肢最长的神经如坐骨神经最先受累。有雪旺(Schwann′s)细胞水肿、空泡变性甚至崩缩。颅神经(第Ⅲ、Ⅵ对)、迷走神经(喉返神经)也有变性。软脑膜有充血,小动脉周围有针尖样出血。间脑、延脑附近有神经细胞消失,胶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心脏则因心功能不全扩张肥大,尤以右室更甚。显微镜下见心肌纤维细胞及间质水肿,重者细胞变性坏死。肺动脉、全身周围毛细胞血管和小动脉亦见扩张。
治疗脚气的一些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一、勿将多种脚气药混合使用
脚气用药最好只选用一种,而不是把多种药交替使用,因为脚气的治疗,并不是药用得越多越好。临床常见有的患者抱怨自己的脚气药治疗效果不好,常常把几种药混着用。事实上,每种脚气药的药效都不一样,多种药物一起用不但不能治好脚气,反而使药效容易混淆,加重脚气症状。
注意事项二、要根据脚气症状用药
脚气症状一般分为干脚气和湿脚气。治疗的时候先判断清楚,自己患的脚气是属于湿脚气还是干脚气。对于不一样类型的脚气,通常都会使用不一样的方法来治疗。对症治疗,效果会更好。
注意事项三、勿乱用脚气偏方
脚气发作时,患者往往瘙痒难忍,恨不得将皮肤换了,因此很多人不管三七二十一,自已买药或用他人推荐的“偏方”进行止痒处理。不可否认,有些药物或偏方确实可以临时止痒。可是,在一时的痛快背后,这些药物或偏方往往可加重“脚气”或引起更严重的接触性皮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