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一:脚气是人体的“出气桶”,彻底治好了人就会生大病
这种观点在中老年患者中颇为流行。其实,从病理学角度来看完全不是那么回事。真菌所侵犯的一般是皮肤表面的角质层,它们在其中生长繁殖,局部皮肤为此增厚,出现脱屑、渗出、水疱以及瘙痒,最终产生溃疡。这完全是局部组织的病理变化,与身体所谓的“毒气”没有任何关系。
所以,得了脚气要进行及时、规范且足疗程的治疗,任何“见好就收”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那样不仅会导致疾病的反复,还会诱发下肢丹毒乃至败血症。
误区二:脚气是小病,买点药膏自己涂就行了
诚然,在脚气的初起阶段,仅有局部瘙痒或脱屑症状,称不上是什么大病。但是,这些体征背后潜藏的却是生命力极顽强的真菌。一些患者不明就里,随意使用皮肤激素类药膏,虽然在短时间内由于对炎症反应的抑制,可明显缓解症状,但由于免疫功能受到压制,真菌在局部繁殖得更“欢”了。一旦停药,真菌便卷土重来,导致更加严重的病变。
还有些患者,虽然选用的药膏是正确的,但治疗起来却不规范。每天只在晚上洗脚后抹一次,而且症状略微好转就不再继续用药。这一切都使真菌有了喘息的机会,甚至还产生耐药性,康复便变得遥遥无期。
因此,脚气患者切记每天早晚两次使用药膏,而且至少坚持半个月的时间。待症状完全消失后,仍要进行巩固性用药一个疗程,一般为7天-10天,以彻底杀灭潜藏在皮肤深处的真菌孢子。
以下是一些治疗脚气的方法,请您多加留意。
一、中药及偏方
枯矾、黄柏、五倍子、乌贼骨,任选一种研末备用,洗净脚后撒于患处。适用于糜烂型。
苦参、白藓皮、马齿苋、车前草,苍术、黄柏。对水疱型或有感染时应用有良好效果。
白凤仙花,皂角,花椒,任选—种,放入半斤醋内,浸泡一天后,于每晚临睡前泡脚20分钟,对角化型有良效。
二、家庭用药
糜烂型:先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或0.1%雷佛奴尔溶液浸泡,然后外涂龙胆紫或脚气粉,待收干后再外搽脚气灵或癣敌药膏。
水疱型:用热水泡脚后外搽克霉唑癣药水或复方水杨酸酊剂。皮干后再搽脚气灵或癣敌膏。
角化型:可外用复方苯甲酸膏或与复方水杨酸酒精交替外用。最好涂药后用塑料薄膜包扎,使药物浸入厚皮,便于厚皮剥脱。
近年来临床上应用足光粉治疗各型脚气,疗效显著。具体用法可见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