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方舟健客 > 皮肤频道 > 皮肤疾病 > 酒糟鼻 > “面红鼻赤”原是酒渣鼻 酒渣鼻用药大比拼

“面红鼻赤”原是酒渣鼻 酒渣鼻用药大比拼

2017-01-26 来源:健客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多种致病因素的影响造成颜面(尤其是鼻部)血管运动神经功能失调,初期为毛细血管一过性的扩张,出现阵发性颜面潮红,继之毛细血管长期持续扩张,并在此基础上出现皮疹。

   报上刊登了一则花絮,谓美国总统克林顿在回答问题时经常“面红鼻赤”,可能是患有“酒渣鼻”。在电视画面上或街头上我们有时可以看到,某些人鼻尖和鼻翼异常光亮,有轻度血管扩张,面中部发红,给人一种神情紧张的感觉;而另一些人鼻尖部异常增大,与整个面部不成比例,加上鼻尖皮肤凹凸不平,显得有点像马戏团里的红鼻子小丑,滑稽可笑。其实,他们均可能是患有一种被称为“酒渣鼻”的皮肤病。

 
  曾有一笑话,某人嗜酒如命,不但不干活,还经常打骂妻儿,借酒后装疯闹事,后来他的鼻子红红的,人们说这可能是上帝的意旨,让人们可以远远地看见他的红鼻子而避开他;也有人解释为酒鬼喝得太多,酒质不纯沉淀至鼻上,或者说鼻子“顺手牵羊”所致,于是称它为酒渣鼻。其实,酒渣鼻发病的真正原因尚未完全明了。大多数学者认为毛囊虫感染是酒渣鼻发病的重要原因,嗜酒是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此外辛辣食物的刺激、消化功能的紊乱、高温及寒冷刺激、情绪激动及精神紧张、内分泌功能失调等均可促使本病的发生。
 
  多种致病因素的影响造成颜面(尤其是鼻部)血管运动神经功能失调,初期为毛细血管一过性的扩张,出现阵发性颜面潮红,继之毛细血管长期持续扩张,并在此基础上出现皮疹。
 
  酒渣鼻好发于中年人,发病年龄多在30~50岁,女性多见。以颜面中部慢性潮红,伴有丘疹、脓疱、结节和毛细血管扩张的特点。病程经过缓慢,且时轻时重。临床上可将酒渣鼻分为三期,但各期之间并无明显界限。
 
  1.红斑期以鼻部为中心的颜面中部发生红斑,特别是鼻、两颊、前额、下颏等处红斑呈对称分布。在进食辛辣食物或热饮、外界温度突然改变、情绪紧张或精神兴奋时更为明显,因此可以解释克林顿被问到尴尬的事时,会出现面红鼻赤的现象。由于患者自觉灼热、瘙痒,常不由自主地触摸鼻部等处。红斑初期为暂时性,继而持久不退,并伴有细丝状毛细血管扩张,以鼻尖和两侧鼻翼处最为明显。
 
  2.丘疹脓疱期在红斑的基础上出现丘疹、脓疱,皮疹时轻时重。女性患者常在月经前加重。毛细血管扩张更为明显,呈树枝状。
 
  3.鼻赘期此期仅见于少数患者,且几乎均见于男性,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街头见到的鼻子异常大、闪闪发亮的酒渣鼻患者多是男性的原故。从红斑期至鼻赘期可能需要数十年时间。患者鼻部结缔组织增殖和皮脂腺异常增大,形成大小不等的结节状隆起。患部表面凹凸不平,毛细血管扩张显著,皮脂腺口明显扩大,皮脂分泌旺盛。
 
  某些皮肤病如痤疮、脂溢性皮炎、长期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制剂者,有时出现与酒渣鼻相似的现象。因此,怀疑患有酒渣鼻时,应到皮肤科诊治。
 
  酒渣鼻患者的治疗,常需采用综合措施。患者首先应禁酒及禁食刺激性食物,纠正消化功能障碍和内分泌失调,避免过冷过热的刺激及激烈的情绪波动。植物神经功能不稳定或紊乱者,可口服谷维素,维生素B1、B6,镇静安眠类药物如安定等。局部炎症比较明显者,应结合口服抗生素治疗,如二甲胺四环素每次50~100毫克,每日两次,共服14天以上;甲硝唑200毫克,每日三次,疗程一个月。局部可外用1%~3%甲硝唑硫磺洗剂或霜剂,1%林可霉素醑等。患者应注意避免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制剂,以免病情加重。对鼻尖毛细血管扩张显著者,可用冷冻疗法、电灼疗法、激光、外科划切法治疗。鼻赘期的患者可进行外科切除整形。中医认为,酒渣鼻红斑期多系肺胃积热所致,可用枇杷清肺饮加减;丘疹脓疱期可用五味消毒饮或黄连解毒汤加减;鼻赘期则以桃红四物汤加减,也可用颠倒散外治。
 
  酒渣鼻是一种发生于颜面中部的慢性炎症。表现为弥漫性皮肤潮红、伴发丘疹、脓皰及毛细血管扩张等损害,多于中年时期发病。
 
  (1)百部清肺饮
 
  组成:百部20克,桑白皮20克,白花蛇舌草20克,夏枯草20克,玄参20克,野菊花30克,薏苡仁30克,生山楂30克,白藓皮15克,地肤子15克,茯苓皮15克,黄芩12克,赤芍12克,丹皮12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外用蛇黄软膏(蛇床子、黄柏、寒水石、炉甘石)。
 
  疗效:共治疗35例,痊愈32例,好转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1%。
 
  (2)七叶饮
 
  组成:枇杷叶10克,侧柏叶12克,桑叶6克,人参叶6克,荷叶6克,竹叶6克,大青叶15克。
 
  加减:感染严重加银花、连翘、七叶一枝花;大便秘结加玄明粉、大黄;皮脂溢出加白花蛇舌草、生山楂;结节、鼻赘加丹参、夏枯草;血瘀加桃仁、红花;热重加寒水石、生石膏。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以本方治疗23例,并配合外敷药。结果:痊愈15例,显效4例,好转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1.3%。
 
  (3)酒鼓饮
 
  组成:枇杷叶10克,桑白皮10克,川芎10克,陈皮9克,黄芩10克,桃仁9克,红花9克,赤芍9克,栀子10克,生地15克,金银花30克,生石膏15克,甘草9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15天为一疗程。
 
  疗效:以本方治疗20例,未配合外敷治疗。结果:痊愈14例,显效3例饣好转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0%。
 
  (4)凉血四物汤加减
 
  组成:赤芍10克,当归10克,生地12克,川芎6克,五灵脂9克,红花10克,赤苓皮15克,桑白皮12克,白芷12克,辛荑花12克。
 
  用法:以此方为基础,随证加减,每日1剂,水煎服,并配合外用颠倒散或杏黄散。
 
  疗效:共治疗90例,痊愈26例,显效31例,好转19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84.4%。
 
  (5)酒鼓方(外用)
 
  组成:水银4克,苦杏仁9克,枫子仁9克,柏子仁9克,木鳖子仁6克,胡桃肉3克,当归3克,樟脑2克,火麻仁8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用纱布包扎,每天在鼻部周围慢慢搽擦2遍,每遍20~30次。用后将药密封,以防药味外溢,影响疗效。药粉过干时可加人少许菜油或麻油拌匀,每包可用1个月。注意:本方有剧毒,切忌内服。配合内服龙胆泻肝丸,每日2次,每次6克。必要时改丸为汤,随证加减。
 
  疗效:共治3590例,总有效率为90%。
 
  (6)脱皮液(外用)
 
  组成:斑蝥50克,蜈蚣20条,蟾酥10克,冰片15克,地肤子15克,硫黄50克,百部25克,雄黄25克,松香20克,蛇床子15克,烟胶30克,白藓皮50克,土槿皮150克,大枫子50克,镇江醋2.5公斤,90%酒精若干千克。
 
  用法:将斑蝥、蟾酥、蜈蚣、雄黄用布袋装好,其余10味先放入醋中浸泡10天,再将布袋装好的药放入,浸泡3~5天,然后取出布袋,将袋内药物捣碎后再放人酒精内浸泡2~3星期,弃药取液,二液合并。使用时,用小毛笔蘸药液在皮损处连续涂抹,每次用量不超过8ml,每隔2星期涂一次。涂药后局部痛、麻、起疱、流水(注意不可让其流经好的皮肤,以免起疱),待其自然结痂,脱落后再行第二次治疗,直至痊愈。
 
  疗效:用本配方共治疗1195例,痊愈488例,显效654例,无效53例,总有效率为95.6%。
 
  (7)颠倒散(外用)
 
  组成:硫黄、大黄等份。
 
  用法:将上药研为细末,加凉水调至糊状。每晚临睡前涂鼻部,次晨洗去,2周为一疗程。或硫黄、大黄粉各15克,加蒸馏水100毫升,拌匀密封1周后使用,每日早、中、晚各搽1次。
 
  疗效:用此方治疗27例,痊愈17例,显效,例,好转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96.3%。
 
  (8)灭螨方(外用)
 
  组成:百部15克,苦参15克,蛇床子15克,土槿皮15克,黄柏15克,乌梅15克,野菊花15克,土茯苓15克。
 
  用法:上药加水1公斤,每日1剂,煎水作冷湿敷。早、晚各1次,每次15~20分钟。
 
  疗效:用此方治疗30例,痊愈ˉ8例,显效17例,好转5例,总有效率达100%c另有20例用西药灭螨酊(灭滴灵、氯霉素)作为对照组。两组比较,毛囊螨虫检查阴转率无明显差异,但中药组见效快,副作用较小。
 
  (9)大枫子膏(外用)
 
  组成:大枫子仁9克,木鳖子仁6克,火麻仁9克,核桃仁9克,樟脑6克,水银花9克。
 
  用法:前四味捣烂成极细糊膏状,再将研为细末的樟脑捣人合匀,最后将水银捣人直至均匀不见水银珠为止,装瓶备用。用药前先洗净手及患部,用纱布包药缠紧,然后涂擦患处约1~2分钟,或将药膏薄薄涂上一层,每日3次。用后将手洗净。本药有毒,切忌入口。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相关问答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热文排行

热门问答

用药指导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