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热可有恶寒、发热,热型为弛张热、稽留热或微热等。伴周身不适、头痛、肌痛、关节痛、淋巴结肿痛和消化系症状等,继而出现皮疹、血管性水肿等。
药疹呈多形性、对称性分布,有瘙痒和烧灼感。皮疹类型有猩红热样红斑、荨麻疹、麻疹样红斑、固定性红斑、紫癜、大疱性表皮松解症,严重者可出现剥脱性皮炎。
抗生素药物热,不伴皮疹或仅有轻度皮疹。停药后2日体温降至正常。皮疹严重者,停药后发热可持续很长时间。用抗生素治疗中,病情好转,体温下降或已正常后再发热者,又无新感染或二重感染的证据,停药后热度下降,皮疹消退,药物热诊断即可确定。
宝宝药物过敏怎么办?
药物过敏反应分即刻反应和迟缓反应。前者在用药后瞬间出现,比如注射青霉素后,甚至皮试中即可发生胸闷、心慌、气短、面色发青、大汗淋漓、手足冰凉,甚至脉细弱以至休克。这种药物反应较严重,不及时抢救,可造成小儿死亡。而迟缓反应是在用药数日后出现皮疹且疹型不一,有固定型药疹、荨麻疹、猩红热样皮疹、麻疹样皮疹等,重者可有剥脱性皮炎。即刻反应者往往伴全身症状。迟缓反应者可有剥脱性皮炎。即刻反应者往往伴全身症状。迟缓反应者可在局部或仅侵犯皮肤或一个脏器,症状相对较轻。
小儿用药后一旦出现过敏反应,首先应停药,同时给予脱敏治疗,如应用苯海拉明、非那根、扑尔敏、葡萄糖酸钙等等。发生全身性过敏反应时,病儿应平卧,松开衣扣,头偏向一侧,注意血压的变化,清除口、鼻内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畅通,并尽快送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