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皮肤频道 > 皮肤疾病 > 毛囊炎 > 随意拔胡须小心毛囊炎 糠秕孢子菌毛囊炎

随意拔胡须小心毛囊炎 糠秕孢子菌毛囊炎

2017-01-17 来源:健客网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糠秕孢子菌毛囊炎多见于30岁左右的中青年,患者皮肤多油腻,好发于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如胸前、背上部,颈部、肩胛、前臂亦可发生。

  由于拔胡须引起的皮脂腺细胞感染,临床上这样的病例时常见到,多为20岁左右的男孩子。一些患唇毛囊炎疖肿、蜂窝组织炎的男性病人,在询问病史时,几乎都有拔胡须的不良习惯。

  人的鼻唇周围有丰富的血管网,且与颅内血管是相通的,所以这个部位在医学上称为“危险三角区”,如果随意拔胡须,唇周皮肤及其毛囊和皮脂腺发生的细菌感染极容易蔓延到颅腔内的海绵状静脉窦,有可能引起脑膜炎或脓毒败血症,十分危险。

  外用激素不当可致糠秕孢子菌毛囊炎

  糠秕孢子菌毛囊炎是由糠秕马拉色菌引起的真菌性毛囊皮肤病。近年来,由于皮质类固醇激素及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本病发病有逐年增多趋势。糠秕马拉色菌是人体皮肤正常菌群之一,在促发因素作用下(如本文开头患者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醋酸地塞米松溶液,皮炎平软膏)诱发,亦可在长期全身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及抗生素的情况下诱发或加重,毛囊内马拉色菌大量繁殖。其脂肪分解酶使毛囊的甘油三酯变成游离脂肪酸,刺激毛囊口产生多量脱屑,引起毛囊导管堵塞。糠秕孢子菌的过度繁殖、皮脂的潴留、细胞碎片的积聚和游离脂肪酸的刺激,导致堵塞的毛囊扩张,继而破裂,内容物释放入组织而产生炎症。

  糠秕孢子菌毛囊炎多见于30岁左右的中青年,患者皮肤多油腻,好发于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如胸前、背上部,颈部、肩胛、前臂亦可发生。典型皮疹为圆形毛囊性小丘疹,直径约2~4毫米,个别皮疹有细小鳞屑,伴有散在性毛囊性小脓疱,皮损广泛,散在而对称,互不融合。中青年患者常被误诊为寻常痤疮。本病无自觉症状或偶有痒感,有灼热、刺痛感,常伴抓痕,多汗及长期服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或广谱抗生素的患者可诱发或加重本病。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