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疣是一种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引起的常见皮肤病。虽无大碍,但可影响容貌、学习和工作,受到患者的重视。由于一部分人求治心切,对该病认识不足,乱搽药,听信所谓“秘方”,或误认为“鸡眼”盲目治疗,结果给患者造成更大的伤害,轻者感染、色素沉着,重者毁容。
生长在面部的扁平疣称为青年扁平疣,中医称扁瘊。好发于青少年的面部、手背,皮疹为粟粒大小扁平的丘疹,有时可因搔抓而成线状排列。平时我们常说的瘊子、刺瘊,医学上称寻常疣。形态为表面粗糙、触之坚硬、针头至豆大灰白色角质性丘疹,如长于手足受压部位或磨擦处则称掌疣或跖疣(脚底部),可引起疼痛、出血,长于甲部可影响指、趾甲生长。这些疣的感染途径可以直接接触或自身接种。如皮肤外伤、磨擦、手足多汗等,病毒颗粒可以通过这些微小损伤直接进入皮肤或黏膜。面部扁平疣可以通过搔抓而自身接种。另外,也可以通过病毒污染的器物损伤皮肤而间接传染,如面部美容、足浴、扦脚等。
治疗方法较多,有时效果并不明显。可外搽肽丁氨或5-氟尿嘧啶软膏,每日2-3次,后者容易造成色素沉着,对颜面部的扁平疣一般不宜使用,可选用板兰根注射液外涂,最好轻擦皮损处呈红色再涂效果显著。
对数目较多或久治不愈者也可试用口服左旋咪唑50mg,每日3次,连服3天,停11天,再连用3天为一疗程,一般可进行4-6个疗程,据称此法可调整人体的免疫功能。另外,也可口服乌洛托平或氧化镁,但因有毒副作用,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近来有使用聚肌胞、干扰素等治疗者,其目的也是调整人体的免疫功能,但疗效并不确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