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治疗
原则上是按照病期分别治疗。
1.急性期采用1%~4%硼酸溶液或1~4%硼酸溶液加0.1%呋喃西林溶液湿敷或外洗局部15分钟左右之后,外涂雷佛诺尔氧化锌软膏或1%氯霉素氧化锌油。如无明显感染亦可外用40%氧化锌油或15%氧化锌软膏。应用湿敷2~3天即可。
2.亚急性期用1%~4%硼酸溶液外洗,然后外用炉甘石洗剂或炉甘石呋喃西林洗剂,止痒、消炎。外涂维生素B6软膏及SCL膏(磺松糊剂,参见附录儿科常用药物剂量表),或中药祛湿油。
3.慢性期外用1/2或1/3肤轻松或丙酸倍氯美松软膏加糠馏油软膏或普连膏,或尿素软膏,然后用薄塑料膜覆盖,绷带包扎,每隔1~2日封包1次,待皮肤恢复原状。至多每周洗浴1~2次,必要时外涂肤轻松软膏,皮炎平。对慢性局限性肥厚性小片损害可采用醋酸强的松龙,或去炎松混悬液做皮损处的皮内分点注射,每周1次,共2~3次。不宜长期使用,以免发生皮肤萎缩。
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饮食失调,内蕴湿热,外受风湿热邪所致。临床上分干性(丘疹性)、湿性(糜烂性)两型。常反复发作,并多伴有胃肠道消化障碍症状。临床治疗多用内外兼治法,内服药以清热、解毒、凉血、渗湿为主,外用药根据干性、湿性之不同,予以不同处理。临床证治如下:
1.干性(丘疹性)病例疹如粟粒大,痒痛相兼,起白屑如疥癣,疹隐红而干燥,此多偏热。
内服药:治以清热解毒为主。处方举例:连翘9g、黄柏6g、马齿苋9g、青黛3g、地肤子9g、蝉衣3g、泽泻9g。
外用药:①一支蒿9g、元明粉3g、败酱草15g,煎浓液外洗,或②鲜马齿苋(适量)洗净捣成泥外敷,每天换药1次。
2.湿性(糜烂性)病例湿疹部浸润渗出液较多,或有脓性分泌物,重者可融合成片或延及全身,有腥味,局部发红且痒甚,此多偏湿。
内服药:治以凉血渗湿为主。处方举例:生地9g、青黛3g、败酱草15g、紫草3g、马齿苋9g、荷叶6g、地肤子9g、土茯苓9g。
外用药:①青黛粉3g、黄柏粉9g、混合外撒,或香油调匀外涂,每日1~2次;或②轻粉3g、松花粉9g、黄柏粉9g、青黛粉3g,香油调匀外涂,每日1~2次;或③苍术粉、黄柏粉等量,植物油调外敷,每日1~2次。
注意事项:①湿性时只敷药,忌用热水洗,待其结痂后痂落自愈;②干性、湿性均忌食辛辣、鱼腥、刺激性食物。
湿疹的食疗
绿豆30克,海带20克,鱼腥草15克,白糖适量。将海带、鱼腥草洗净,同绿豆煮熟,喝汤,吃海带与绿豆。每天一剂,连服6~7剂。
薏米30克,红小豆15克,玉米须15克,三味一同煮熟,喝汤,食薏米、红小豆。每天一剂,连服7~8剂(湿热俱盛型)。
冬瓜皮30克,薏米30克,车前草15克,三味同煎后,喝汤,吃薏米。每天一剂,连服7~10剂(脾虚湿盛型)。
桑椹30克,百合30克,大枣10枚,青果9克,共同煎服。每天一剂,连服10~15剂(血虚风燥型)。
预防现在患湿疹的孩子越来越多,5岁以前大约超过1/4的小儿曾经有过敏性疾病,而在婴儿期就主要表现为湿疹。如果父母小时候患过湿疹,那么孩子有60%的几率也会同样患湿疹。婴儿预防奶癣,应做到“避、替、忌、移”四字原则,家长切勿自行购药给孩子涂抹,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激素类药物。“奶癣”在医学上被称为“婴儿湿疹”,这种变态反应的皮肤病多发生在出生后到两岁的孩子,多数婴儿是由于吃母乳或牛奶、鸡蛋白等食物过敏引起,也可能是由遗传因素所致。
“奶癣”是当孩子吃了母乳或者牛奶后发生过敏,一是母亲吃了鱼、虾、蟹、鸡蛋等,通过母乳把过敏原传给婴儿,或者婴儿本身对牛奶过敏。一旦发生“奶癣”,小儿的脸、耳朵、脖子、腋窝等部位都会出现皮肤干燥、红斑、皮疹、小水疱等,严重的时候皮疹会波及全身。由于奇痒,宝宝总是会磨擦、抓挠,小水疱破裂之后渗水、结痂。湿疹经过治疗,症状会很快消除,但稍不注意就会复发,尤其在冬季皮疹的症状更加严重。为避免孩子因为长“奶癣”而影响生长发育,应做到“避、替、忌、移”四字预防措施。
避———避免接触可疑的过敏原,对尘螨过敏,避免使用地毯;对动物羽毛、皮毛过敏的,家里尽量不要养宠物。
替———虽然孩子对某些食物过敏,但饮食不宜控制太严,以免影响营养及生长发育,如对牛奶过敏,可用豆类替代。
忌——对某一种不明确的过敏原因,患儿可查血,逐一排查过敏原。如果明确对某一种食物过敏,就最好忌口了,如婴儿对母乳过敏,则在喂奶期间,母亲忌吃鱼、虾、蟹等食物。而人工喂养的孩子,所接触到的过敏原更多,如果对牛奶过敏,应用母乳喂养。、杂志及其他容易积尘的物品移出室外。棉花、羽毛等填充玩具也应少接触。
移——尽量将家里的旧报纸、杂志及其他容易积尘的物品移出室外。棉花、羽毛等填充玩具也应少接触。
最后要提醒的是,为减轻刺激,局部皮疹可用硼酸水清洗,等疹子渗水时用纱布吸干,然后外涂专用宝贝湿疹膏,但不可大面积或长期使用。已经有过湿疹的婴儿,可用清水或生理盐水清洗局部,并选用柔和的婴幼儿护肤、清洁产品,这样即可减轻宝宝痒感,剪短宝宝的指甲或睡觉时戴上小手套,以免因瘙痒而抓破皮肤。当湿疹渗水结痂时,避免用肥皂洗、热水烫,过热会刺激湿疹增加痒感,也要防止出汗,不宜给孩子穿过多衣物。很多妈妈担心给孩子用激素类药物,会引起局部皮肤色素沉着或者减弱皮肤的抵抗力。湿疹严重的时候必须用激素类药物,重要的是要掌握好用量和用药时间,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保健1.应尽量避免让宝宝接触可能引起过敏的物质。如宝宝对鸡蛋过敏,可暂时不添加。
2.如果宝宝吃母乳,妈妈应注意不要吃易引起过敏的鱼、虾、羊肉等食物,最好别吃辣椒等刺激性食品。
3.保持宝宝双手的清洁,经常帮宝宝剪手指甲。避免搔抓,以免感染,湿疹十分痛痒,宝宝常会用手抓,抓挠会引起皮肤的细菌感染。
4.不能用碱性强的肥皂、热水洗患处皮肤。因为肥皂和热水会将宝宝皮肤表面的油脂洗掉,使皮肤更加干燥,还会刺激肌肤。
5.注意洗澡水质不佳带来的皮肤湿疹。城市水质因为经过较长的运输管道和楼顶水箱,容易产生二次污染,自来水中含有寄生虫、铁锈和漂白粉等,对于宝宝极为幼嫩的肌肤容易造成刺激,从而引发过敏和湿疹。如果家里自来水有比较浓重的漂白粉味,或水质偏黄,可以在沐浴软管的末端安装“宝宝爱水”婴幼儿沐浴净化器对水质进行过滤,让宝宝用上干净的沐浴用水,从而大幅降低患湿疹的几率。
6.给宝宝穿上棉质的宽大衣服,避免衣物摩擦加重湿疹。妈妈和宝宝都不要穿丝、毛织物的衣服,以免引起或加重过敏。
7.妈妈不能擅自给宝宝用任何激素类药膏,因为这类药物外用过多会被皮肤吸收,给宝宝身体带来副作用。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用些抗组织胺药、消炎、止痒、脱过敏药物。
8.如果不能进行母乳喂养,可以参考医生的意见选用脱敏配方奶,已有研究证明选用脱敏配方的配方奶,有助于调整婴儿的免疫系统,降低婴儿湿疹,以及避免其他过敏性疾病的发生。
多数含蛋白质的食物经常可以引起婴幼儿皮肤过敏而发生湿疹,如牛奶、鸡蛋、鱼、肉、虾米、螃蟹等。另外,灰尘、羽毛、蚕丝以及动物的皮屑、植物的花粉等,也能使某些婴幼儿发生湿疹。宝宝穿得太厚、吃得过饱、室内温度太高等也都可使湿疹加重。
宝宝得了湿疹后,除了用药物治疗、忌用毛织物和化纤织物之外,喂奶的妈妈也应注意自己的饮食。少吃牛奶、鲫鱼汤、鲜虾、螃蟹等诱发性食物,多吃豆制品,如豆浆等清热食物。不吃刺激性食物,如蒜、葱、辣椒等,以免刺激性物质进入乳汁,加剧宝宝的湿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