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手癣又称鹅掌疯,手癣为手掌的皮肤癣菌感染,若仅累及手背,出现环形或多环形损害,则仍称为体癣。
病因及发病机制
手癣多来自于搔抓足癣,股癣和头癣等的直接接触传染或甲癣及手背部体癣的蔓延,手癣的病原菌以红色毛癣菌为主,约占55.6%,其次为石膏样毛癣菌,约占22.7%.白色念珠菌也可引起与手癣相同的损害。不透气的衣物可增加皮肤局部的温度和湿度,干扰角质层的屏障功能。红色毛癣菌和须癣毛癣菌侵入皮肤后,还要经过几个发展阶段,包括孵育期、在抗感染过程中增大和退化期。孵育期在角质层生长,临床表现轻微。一旦感染建立,毛癣菌和须癣毛癣菌的生长速度和表皮更新速度对于损害的发展是两个关键性因素。两者必须相等或前者大于后者,否则毛癣菌和须癣毛癣菌数量将下降。毛癣菌和须癣毛癣菌所产生的角蛋白酶和其他蛋白分解酶,不仅与其在皮肤定植和侵入,而且表现为皮肤损害。
临床表现
手癣、足癣是最常见的浅部真菌病,在全世界广泛流行,中国南方地区发病较北方多。夏秋季发病率高,常表现为夏重冬轻或夏病冬愈。多累及成年人,男女比例无明显区别。皮肤多由一侧传播至对侧,手癣常见于单侧。根据临床特点不同,手癣可分为三型(足癣也是同样分类,临床上常把手癣、足癣一并分类,因为二者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相差无几)
水疱鳞屑型
起病多为单例,先以手掌的某一部位开始,特别是掌心,食指及无名指的掌面,侧面及根部,开始为针头大小的水疱,壁厚且发亮,内含清澈的液体,水疱成群聚集或疏散分布,自觉瘙痒,水疱干后脱屑并逐渐向四周蔓延扩大形成环形或多环形损害,边缘清楚、病程慢性、持续多年,直到累及全部手掌并传播至手背和指甲,甚至对侧手掌。有时水疱可继发感染形成脓疱。
角化过度型
好发于掌跖部(若为足癣,则为足跟)。皮肤处多干燥,角质增厚,表面粗糙脱屑,纹理加深,容易发生皲裂,皮损可向手背(足背)蔓延。一般无瘙痒,有皲裂时疼痛。
浸渍糜烂型
也称间擦型,好发于指(趾)缝。表现为皮肤浸渍发白,表面松软容易剥脱,露出潮红糜烂面甚至裂隙。有不同程度的瘙痒,继发细菌感染时有恶臭味。
本病常以一型为主或几个类型同时存在,也可从一个型转向另一型,如同夏季表现为水疱鳞屑型,冬季则表现为角化过度型。治疗不测定是迁延不愈的主要原因。
如果您有任何健康方面的疑问请添加微信公众号:健客健康咨询,健客健康咨询为各位朋友提供全面专业的疾病咨询和健康资讯,健客健康咨询真诚为您服务。健客宗旨:让每一个人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