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肺癌患者都适合靶向药物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石远凯:所谓的靶向,就是应该有这个靶点,靶向治疗的一个先决条件,就是病人存不存在这个靶点。
我们以肺癌为例子讲,肺癌有很多种类型,包括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当中又包括淋癌、腺癌,还有一些很少见的比如说大细胞癌,神经内分泌癌等等,我们现在说的最常用的这个靶点就是我们常讲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而这个靶点在中国的肺癌病人当中,最常见的是在肺腺癌的病人当中存在这个靶点,但也并不是说肺腺癌病人百分之百都有这个靶点,所以我们要做检测,只有这个靶点有突变的病人,他的效果才是好的,才是有效的。
第二步,即使有了受体的突变那也不是百分之百的病人都有效的,它有大样本的研究证明,对于有突变的病人80%的病人是可以从我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络氨酸集美抑制剂治疗当中获益的,就80%的病人可以有效,另外那20%仍然是无效的,因此前面的检测就显得非常重要。
所以不要有一个误区,认为所有的肺癌的病人我们都可以用靶向治疗,也不是所有的病人从靶向治疗当中能够获得好处。
放疗设备与治愈率无关
Q放疗现在几乎是用于所有的癌症了,那么得了癌症之后就要选择最好的放疗设备,最好的放疗设备最新的放疗设备就能有最好的效果,您同意这种说法吗?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王绿化:实际上放疗是肿瘤治疗的一个主要手段,60%到70%的恶性肿瘤的病人,在他的病程的不同阶段需要做放射治疗,不同肿瘤需要放射治疗的人群的比例不一样,比如妇科的宫颈癌也是一个主要的治疗手段。目前我国的放射治疗还是远远不能满足临床需求,在美国的话,大家是按照每百万人口拥有的加速的量来衡量一个国家的放射治疗水平的。
实际上我们的放射治疗设备基本还是与世界水平接近的,但也不是盲目使用所有的新技术,因为新技术也是有适应症的,我们好多疾病的治疗还是用十年二十年前的老药,这样放射治疗有些需要用新的技术,有的可能就不需要太先进的技术,因此公众不要被新技术的炒作引导,不是花的钱越多就治得越好。选择适当的话,可以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然后换来生存力的提高,生存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