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肿瘤频道 > 预防肿瘤 > 如何自测 > 如何在肿瘤防治中发挥中医思维的优势

如何在肿瘤防治中发挥中医思维的优势

2018-12-24 来源:中医肿瘤新思维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中医思维方式是指传统医学在人体机制、病变和防治过程中所使用的参照系和形成的思路体系,主要体现为整体思维、互补思维、流变思维、关系思维、和谐思维等等。

如果说在已经过去的20世纪,肿瘤治疗的重点是“寻找和破坏”,西医思维一度独领风骚;那么面对由此暴露出的局限性,21世纪肿瘤防治的突破口将会从“靶向和控制”的结合中产生,中医思维日益显示自己的优势。

一、肿瘤防治中具备优势的中医思维

西医至今没有找到十分有效的根治肿瘤的措施,一方面是遭遇技术瓶颈,另一方面也显示出分析、还原等思维方式的局限性。在同等科技条件下,中医防治肿瘤,不手术、不放疗、不化疗,患者可以不住院就能接受治疗、疗效无不良反应、治疗费用低。可以提高减少化疗药物对人体的毒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这些优势主要得益于中医思维。

中医思维方式是指传统医学在人体机制、病变和防治过程中所使用的参照系和形成的思路体系,主要体现为整体思维、互补思维、流变思维、关系思维、和谐思维等等。毋庸讳言,中医理论以古老的易经为蓝本,大量吸收了天文、历法、卦爻的知识;然而中医理论和“巫术”有本质的区别,因为它同时是对人类进入文明史以来数千年医疗实践经验的梳理,具有透视人体“黑箱”的魅力。只要人类对自身机制、病理直至基因的认识还有“黑箱”存在,中医思维就大有用武之地,对肿瘤的防治同样如此。

从人的整个有机体考察局部病变,有助于调动防癌抗癌潜力。一般认为,西医重在治疗肿瘤的局部病变,其靶点是单一的,犹如单兵作战。癌细胞的转移与弥散说明,单兵作战达不到一剑封喉的效果,反而容易被癌变各个击破。而中医思维从整体看待局部,安排局部,就有助于改变这种颓势。中医在分析人的生理功能结构时,同时将人体脏腑、器官、生理部位和情志活动与外界的声音、颜色、季节、气候、方位、味道等按功能属性分门别类地归属在一起。比如依河图五行成数配五脏,五脏中肝、心、脾、肺、肾与金木水火土的对应,它们之间具有紧密的分工合作关系。利用彼此的分工合作关系,通过改善整体状况“围剿”局部病变,潜力相对更大。以阴阳变化解释癌变,有助于开拓探索癌症来龙去脉。

二、中医思维防治肿瘤时的系统特征

中医思维与现代系统理论的发展非常契合,并且把肿瘤也看作一个支系统。无论是临床诊断还是基础研究,中医在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检查肿瘤时,赋予检查指标以系统含义。考虑到科学技术手段“测不准原理”原理的存在,这种系统思维有助于避免被检查指标可能存在的片面性所迷惑。

根据系统全息规律认识“癌系统”,使传统中医焕发新的生机。临床中常常遇见这样的病例:病灶很小,手术切除也及时,术后又进行了强有力的化疗或放疗,但是癌细胞却扩散到身体的每一个角落。这表明,癌症具有全息特征,癌症病灶与五脏六腑血脉相连,有一个全息拓展的过程。癌症在其长大之前就已经流窜分布至机体其余脏腑经络,五行具备,也构成一个可以支配全身的完整五行模型系统,从机体“掠夺”养分,在防治中不能不统筹兼顾。

三、中医思维的辩证思路须贯彻始终

由于环境变化导致的中草药药性变异以及加工方式的改进,完全依照传统中医教科书进行临床诊治难免有不合适之处,比如静脉制剂,性味与功效难免发生一定变化;但辨证论治的思路至今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只是需要在中医思维的指导下创新。防治结合,重视调理。在传统中医学看来,“上工治未病”。“未病”不仅是指尚未发生癌变,还包括病变尚未进一步恶化,没有转移之前的状况,包括癌变隐而未现、现而未成、成而未发、发而未传、传而未变、变而为果的全过程。“治未病”强调的是未病先防,实际上就是在不同的“未病”阶段中进行前时调节,包括既病防变,先安未病之脏,将并发症消灭在萌芽状态;还可以包括病后止遗,通过综合调理降低或者减少后遗症;瘥后防复发转移等。

当然,“治未病”要和“治已病”结合起来,既要有治的思路,也要有防的思路,综合调理。扶正祛邪,扶正培本。癌症的恶化必将导致正气亏虚,正气亏虚又使得恶性肿瘤更便于蔓延,造成癌症的进一步恶化。遏制这种恶性循环,扶正培本是十分必要的。按照“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的说法,正气内虚时一定有“毒气”存在。与外来微生物不同,癌细胞一般是自身组织的变异或者郁结,“毒气”凝聚成为一定的实体,因此扶正与祛邪应当兼顾。这里的“邪”被称之为“癌毒”,祛邪需要有一些专门的应对办法,不可心存侥幸。但又不可以止步于祛邪,扶正同样不可偏废。点面结合,围剿“癌毒”。

四、中医防治肿瘤应当避开思维误区

在防治肿瘤中弘扬中医思维,需要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既不能认为找中医治疗肿瘤是“等死”时的无奈,也不能试图通过中药治疗获得立竿见影的奇效。在防治肿瘤中坚持中医思维,目的并不是为了说明某种文化类型的优劣,而是为了克服某种人类认识发展中面临的共同困难,造福于患者。避开如下的一些思维误区是必要的:首先是在辩证思路中固执一端,知其一不顾其二。比如活血化瘀是中医的治则之一,在肿瘤治疗中广泛应用,但也要对症施用,不可与现代肿瘤适用“饥饿疗法”的案例相悖。因为肿瘤的栓塞疗法、肿瘤血管抑制药物等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使肿瘤缺血坏死萎缩,其目的就是要阻断病灶与其他器官的气血联系;而活血化瘀类中药促进血管扩张、血液流动、增加血液供应的作用,恰好与上述努力的方向相反。已有观察显示,过量应用“活血化瘀”中药可导致大出血、诱发肝昏迷。从理论上说,此类药物的滥用完全可能促进肿瘤的生长和转移,需要特别注意。处理“虚则必补”与“以毒攻毒”之间的关系等也是一样。

最后是在中医防治肿瘤中不能正确坚持中医思维,缺乏自信或者自律精神不强。中医学博大精深,我们应当对中医充满信心,敢于实践。即使在中西医结合中采用西医的诊治技术时也不能失却中医本身的优势,防止在中医西化中迷失方向。一方面,不能因外界质疑中医不科学而乱了自己的阵脚,不能被患者的不良情绪所干扰、动摇甚至放弃原本应当坚持的治疗思路;另一方面,又不能纯粹为了经济利益把中医思维神秘化,曲解取类比象、吃啥补啥之类,更不能所谓防癌抗癌的保健品、营养品当作包医百病的灵药,夸大其词。

总之,用中医思维方式防治肿瘤防治主要指的是采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来观察和解释肿瘤防治中碰到的问题和难点,进而对肿瘤进行相应治疗及预防。可以透过中医文献特殊语境中的文字表述,掌握其思维坐标的精髓,重整当代肿瘤治疗的知识秩序;并从“偶然”的经验中看到其普遍意义,获得肿瘤治疗的实效,促使中医理想宝库绽放出新的奇葩。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