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对于肿瘤这种疾病大家都不会陌生,患有肿瘤大多数患者都会使用药物进行缓解病情,但是由于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不够完善,药品监管部门人员不足等原因,美国FDA批准上市的新药要过五年甚至十多年才能在国内上市。那么抗肿瘤药物有哪些?抗肿瘤药物研发进展如何?
据GBISOURCE数据显示,在2017年,共有34个进口化药首次在中国注册,获批数量达到了近十年之最,其中23个是通过优先审评流程获批的,而且这34个药物在中国的获批时间与国际上首次获批时间间隔的平均值仅为5.3年。
近年来,随着我国药品审评审批制度的进一步完善,进口药物的审批速度加快,我国肿瘤患者的药物可及性得到了提升。安罗替尼、吡咯替尼、呋喹替尼等国产1类抗肿瘤新药的相继获批,说明我国创新药物研发企业正在不断崛起,研发实力也在逐渐增强。本文对我国抗肿瘤药物研发进展进行梳理,内容涉及近期在国内获批的抗肿瘤药以及当前处于临床阶段的在研药物。
2017年NMPA批准进口的抗肿瘤药物共9个(包括默沙东的四价宫颈癌疫苗,),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阿斯利康研发的针对EGFRT790M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突破性药物奥希替尼,该药在中国获批上市,距离其在中国正式提交注册申请不过2年半左右的时间,距离其正式提交上市申请不到2个月的时间,而且距离其获得美国FDA加速批准(2015年11月)也仅仅晚了15个月左右。奥希替尼也是阿斯利康管线中首个通过NMPA的优先审查通道批准的药物,中国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EGFR突变率很高,这对阿斯利康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机遇。
2018年NMPA批准的新药呈现井喷状态,截止2018年9月,获批进口的抗肿瘤药物数量已经达到8个。近年来研发势头迅猛的抗肿瘤免疫药物Opdivo和Keytruda相继获批,分别用于非小细胞肺癌和黑色素瘤的治疗;PARP抑制剂奥拉帕尼和CDK4/6抑制剂哌柏西利分别获批用于卵巢癌和乳腺癌的治疗;针对非小细胞肺癌的ALK抑制剂终于在克唑替尼获批之后,又迎来了诺华的色瑞替尼以及罗氏的阿来替尼。阿来替尼登录中国,为国内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了生存的希望。
以上就是关于抗肿瘤药物有哪些以及药物研发进展如何的相关介绍,希望能让患者对于肿瘤药物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患者如有需要可在医师指导下选择使用,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说明书相关指示或遵照医嘱进行合理用药,若有任何不适应及时告知自己的主治医师,避免延误病情的有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