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肿瘤频道 > 预防肿瘤 > 如何自测 > 癌症患者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癌症患者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018-01-03 来源:何裕民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大量事实表明,癌症患者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坚信自己的康复能力,是克服癌魔的首要前提

 

 
  “您想多了,没您想象得那么严重,照我说的咱们一步步做就是了。”“别胡思乱想,现在根本没有充分证据说明癌变。”“复查结果肿瘤标志物都在正常值内,没事儿啊。”这是很多肿瘤医生劝慰患者的话。
 
  临床上一般认为,治疗后5年如果没有复发和转移,便可作为癌症缓解(可视为治愈)的标准。而以下要提到的这些情况,不太值得您谈之色变。
 
  痣癌变虽危险,但几率低
 
  每个人身上都会有几颗痣,从理论上讲,每颗痣都有恶化的风险,且痣癌变为黑色素瘤后扩散、转移很快。但一般来讲,痣癌变的概率很低。不同人种发病率从高到低排列依次是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其中白种人虽然最高,但也只是约17/10万。
 
  “如果发现得早,缓解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特别是痣如果只是恶化到原位癌这一步,手术切除的预后效果还是不错的,可以粗略算作彻底治愈,只要定期复查就够了,无需过度担心。但任其发展的话,结果可能就不那么理想了,晚期黑色素瘤可以转移到淋巴当中。”北京朝阳医院皮肤性病科主任医师张秀英表示。
 
  网上流传着一种判断痣是否可能成为黑色素瘤的标准:
 
  1.一颗痣的这一半看起来和另一半不太一样。
 
  2.痣的边缘不正常,参差不齐或呈锯齿状等。
 
  3.一颗痣有一种以上的颜色,比如棕、黑、红、蓝或白。
 
  4.直径在6毫米以上。
 
  5.痣时不时出现颜色、感觉上的变化,比如疼痛、瘙痒等异状时。
 
  张秀英对此认为,此标准有一定参考性,但并非必要条件,最终要拿病理结果说话。
 
  比如,有些患者的痣间歇瘙痒、暂时疼痛,但并非恶化,只是炎症;严重时其病理结果或许只是癌前病变,也就是说这时癌变几率增高了,但尚未发生质变。有些人的痣生来就大于6毫米,但一直很稳定,病理显示也是良性。
 
  甲状腺瘤不是癌,癌变也要有条件
 
  很多人一看到“瘤”这个字第一反应是“癌”。其实甲状腺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良性肿瘤,多发于40岁左右的女性,多由甲状腺亢进而产生。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头颈外科副主任医师安常明介绍说:“甲状腺瘤大多为良性,只有极少数会癌变。只要不出现以下这几种情况,就无需过度担忧:
 
  1.肿瘤短期迅速增大。
 
  2.出现声音嘶哑,呼吸困难等症状。
 
  3.肿瘤硬实,用手摸着表面粗糙不平。
 
  4.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
 
  “另外,癌变也是有条件的,如果您不属于这两类人群,也不必胡思乱想:
 
  1.童年时期头颈部多次被放射线照射,或与放射性尘埃接触过。
 
  2.亲人有甲状腺癌病史。
 
  “出于人们对放、化疗副作用的顾虑,在此多说一句,甲状腺癌术后大多数患者无需放疗、化疗。”
 
  超六成肠癌可得缓解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三病区副主任医师姚云峰表示:“肠癌并不是什么不治之症,早发现、正确进行治疗,还是可以治疗好的,也是有可能获得长期生存的。
 
  以直肠癌为例,临床调查发现,如果早期直肠癌肿瘤较小,且未发生扩散转移,并有效地做了手术切除,那么早期直肠癌切除后的5年生存率可达60%以上,且大多数基本能做到保肛,不影响生存质量。”
 
  复查项目遵医嘱即可,没必要求全
 
  多数早期肿瘤患者,在只做手术切除或切除术后接受辅助化疗或放疗后,其中大部分患者就可缓解了,甚至某些晚期肿瘤患者,如淋巴瘤、生殖细胞肿瘤通过合理的综合治疗也可得到相应缓解,但仍有相当多的患者存在复发或转移的危险。
 
  前文已提到,治疗后5年如果没有复发和转移,便可作为癌症缓解(可视为治愈)的标准。然而个别肿瘤患者在治疗后10年以上依然有复发的可能。所以定期检查是非常必要的。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胸部肿瘤内一科副主任医师王志杰表示,一些患者对复发和转移极度恐慌,总希望复查时查的项目越全越好。
 
  然而医生的原则是根据肿瘤的病理类别、分期、治疗效果及患者体质选择最合适的检查项目;而像腔镜类检查以及一些放射性检查并不是每次都需要做的,医生也不建议做。因为哪些检查能说明问题,哪些说明不了太大问题,这些医生心里都有数。
 
  坚信自己的康复能力,是克服癌魔的首要前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但是,关注健康不能“草木皆兵”。
 
  我们在临床上经常可以遇到一些人,对于身体上出现的任何不适,都与癌症相关联,我是不是得癌了?
 
  几天前,一位泌尿系的病人,在医院因为治疗的效果不好,家属在病房向管床的医生询问病情,当时医生正在查房,就说:“等一下你到我办公室去谈。”医生查完房,与家属谈话,告诉家属病人的治疗效果不好,我们需要调整治疗。家属问:“我父亲是不是得了癌?”医生告诉他:目前相关的检查都做了,没有发现肿瘤。
 
  过了半个小时,家属又找到医生问:“我父亲究竟是不是癌?”医生说:“我不是跟你说过了,目前没有发现癌症证据。”家属说:“那你为什么叫我到办公室谈话?这就说明病情很严重……”
 
  在我们的临床工作中,经常可以遇到这样纠结的病人和家属,关注健康,没有错,但没有根据的疑癌、恐癌,这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表现。
 
  大量事实表明,癌症患者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坚信自己的康复能力,是克服癌魔的首要前提。
 
  在肿瘤门诊常遇到一些心理症状大于病理症状的患者。他们在确诊之前便因恐惧而拒绝化验,一拖再拖,延误确诊时间;确诊之后则潸然泪下,万念俱灰;复诊后忧心忡忡,总怀疑癌症已经恶化……这些都是恐癌心理。其实,患者应当正确认识癌症的自然病程,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许多早、中、晚期的癌症,采用正确的治疗方式,可大大提高了癌症患者的生存期,要一心配合专家的治疗,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还是可以恢复健康的身体的。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