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肿瘤频道 > 肿瘤种类 > 其它癌症 > “大肚皮娃娃”要警惕—儿童肾母细胞瘤

“大肚皮娃娃”要警惕—儿童肾母细胞瘤

2017-11-12 来源:儿童肿瘤之家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因为肾细胞在胚胎时期就已发育成熟,然后逐渐形成肾器官的不同部分。有些肾细胞在婴儿出生之后继续生长,并且在接下来的3-4年成熟。

  “大肚皮娃娃”要警惕——儿童肾母细胞瘤

  儿童肾母细胞瘤是最常见的儿童肾部癌症。如果可以早期发现,成功治疗的几率可以达到95%。(MD安德森癌症中心)

  造成肾母细胞瘤的原因可能在婴儿出生前就埋下伏笔,因为肾细胞在胚胎时期就已发育成熟,然后逐渐形成肾器官的不同部分。有些肾细胞在婴儿出生之后继续生长,并且在接下来的3-4年成熟。

  但是,患有肾细胞瘤的儿童这些细胞始终未成熟,他们持续生长并且快速繁殖,最终形成肿瘤。

  通常肾母细胞瘤都生长在单侧肾内,但是双侧肾都有肿瘤,或者一侧肾内有多个肿瘤的罕见情况也有发生。

  因为通常生长迅速且没有早期症状,肾母细胞瘤通常在发现时体积都已经相当大。有时它们也会转移到其它器官,尤其是肺部。

  治疗方案

  患儿的年龄、健康状况以及癌症分期将会决定最终的治疗方案。

  通常肾母细胞瘤的治疗方案会包括手术和化疗,有时为了缩小肿瘤会在手术之前先进行化疗或放疗;如果术后仍有癌细胞残留,可能会辅助放疗。(MD安德森癌症中心)

  国内儿童的治疗案例

  ①双侧肾母细胞瘤

  六盘水一男孩康康,从出生起肚子就比同龄孩子大,直到2岁时,整个肚子变成一个大气球,皮肤也被撑得透亮。经贵州省肿瘤医院医生检查,康康大肚内,藏了两个肾母细胞瘤。

  据康康母亲介绍,从出生起,康康的肚子就比一般孩子大,当时家人认为,孩子肚子大点,很正常,也有可能是吃多了撑的,家人并没有重视,直到今年4月,康康的肚子迅速长大,肚皮也被撑起来,血管和内部器官都清晰可见,而在肚子两侧有两个巨大的硬块。

  经医生初步检查,康康患的是双侧肾母细胞瘤。肿瘤医院夏医生介绍,肾母细胞瘤发病率为十二万分之一,多见于2至4岁的儿童,在肾母细胞瘤中,双侧肿瘤仅占3~10%。

  夏医生表示,单侧的肾母细胞瘤比较常见,也比较好治,治愈率可达80%,而双侧肾母细胞瘤非常罕见,治愈率也只有30%,且康康已是癌症三期,不过肿瘤并未转移,只能先进行化疗,等待肿瘤缩小后再行手术治疗。

  在医院经过6个星期的化疗后,康康的肿瘤缩小,之后医生为其进行了两次左、右侧肾脏肿瘤剜除术。夏医生说,在此过程中,因康康求生意识很强烈,化疗和手术过程中,他都坚强地配合医生治疗。目前,康康正在医院进行恢复治疗。

  ②异位肾母细胞瘤

  3岁的小嘎子显得比同龄人瘦弱了些,内向不爱说话。春节前的一天,小嘎子突然因肚子痛开始不停哭闹,随即家长就摸到了他肚子里有一个又大又硬的肿块,于是连忙带着小嘎子到当地医院就诊。

  经CT检查发现在小嘎子的盆腔里长了一个直径约10厘米的巨大肿瘤,几乎占满了整个盆腔,恶性的可能性很大。很快,父母带着嘎子来到了北京。嘎子发育不良,巨大的肿瘤又与下腔静脉、双侧髂总动脉、髂内动静脉等大血管关系密切,手术治疗如同闯“鬼门关”。

  历经辗转,嘎子父母最终找到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泌尿外科马潞林教授。马潞林教授经过详细了解患儿的病情,判断这是一例复杂的巨大盆腔肿物,但仍有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及机会。

  结合患儿年龄小、发育差、肿瘤大、手术创伤大、出血风险高等特点,经过多次科室讨论及全院疑难病例会诊,积极联合危重医学科、麻醉科、儿科、输血科等相关科室共同制定了周密的手术方案。

  3月1日,马潞林教授主刀为患儿施行手术。术中见患儿盆腔内有一直径约10厘米肿物,与膀胱、输尿管、输精管等结构相贴合成长,表面血管迂曲纵横,稍不留意即可能导致大出血。

  患儿体重只有15公斤,对成人而言的少量出血在这里即可引起剧烈的血压波动,甚至危及生命。马潞林教授凭借其丰富的外科手术经验在不到2个小时的时间里顺利分离并切除肿物。

  术后第二天,经过在危重医学科近20小时的精心治疗后,患儿循环、呼吸逐步稳定。顺利撤离呼吸机支持,在对气道进行了详尽评估后拔除气管内插管。3月4日,小嘎子转回泌尿外科病房。

  后经病理检查,嘎子的盆腔肿瘤符合“肾母细胞瘤”的病理表现,是一种常见的小儿腹部恶性肿瘤。然而嘎子的肿瘤却位于肾脏之外,称为“异位肾母细胞瘤”,十分罕见,全世界有报道的不过百例,发生在盆腔的只有寥寥数例。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