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肿瘤频道 > 肿瘤种类 > 肠癌 > 大肠息肉会导致大肠癌吗

大肠息肉会导致大肠癌吗

2017-04-11 来源:重疾不重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大肠息肉是肠黏膜表面上隆起性的病变,通俗地说,是长在肠管内面的“肉疙瘩”。如果我们肠道内长了息肉,自身是没有感觉的,绝大多数都是在体检或检查其他疾病时才被发现的。

  张女士,65岁,6年前出现便血,肠镜检查发现是乙状结肠息肉,经切除活检为良性的腺瘤样息肉。医生叮嘱要定期复查肠镜。张女士术后再未出现便血症状,于是也将医生的嘱咐忘在了脑后。近期再次出现便血症状,结果来院检查发现结肠息肉复发并癌变。

  大肠息肉和大肠癌是什么关系呢?

  大肠息肉是肠黏膜表面上隆起性的病变,通俗地说,是长在肠管内面的“肉疙瘩”。如果我们肠道内长了息肉,自身是没有感觉的,绝大多数都是在体检或检查其他疾病时才被发现的。小的“肉疙瘩”称为息肉,继续生长可变为腺瘤,而腺瘤继续发展可能就会变成癌。

  目前已明确至少80-95%的大肠癌都是从肠息肉一步步“进化”过来的:小息肉→大息肉→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性癌。一般这个过程可能需要5-10年不等,但有的人也可以进展的很快。例如,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患者从很年轻时肠道就长满了大大小小的息肉,癌变再所难免。通常来说息肉的发生随着年龄增长而更容易出现,但有大肠癌家族史的人其可能在比较年轻时就已长出息肉,因此患癌的风险比一般人更大。

  一般结肠镜检查发现息肉时应该予以内镜下切除,内镜下息肉切除创伤小,住院时间短,切断息肉癌变之路。

  目前阿司匹林等一些药物可能有助于预防息肉新生,但还没有药物能有效治疗已形成的息肉,内镜下切除或手术切除效果确切,是治疗的标准。

  发现息肉,即使是切除了息肉,肠道内环境没改变,有复发的可能,所以曾经有结肠息肉病史的病人,都应该复查。单发的良性息肉切除后,建议前2-3年每年复查一次,如果不复发说明息肉复发的概率小,之后可以改为5-10年查一次。有条件者可根据个体情况适当缩短复查。

  提示:预防大肠癌需从其前身大肠息肉开始。因此50岁以上或大肠癌高危人群(家族史、长期高脂低纤维素加工肉制品饮食、肠道息肉病史、肥胖、糖尿病、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等)至少应该做一次肠镜,如果有息肉可以在其未“进化”为大肠癌的阶段就将其斩草除根,如果没有说明您的肠道还健康,应该继续保持。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