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4年,分子靶向治疗联合FOLFOX或FOLFIRI成为mCRC的治疗选择以来,mCRC的治疗模式已经迅速转换到个体化和精准治疗方式。分子标志在靶向治疗的决策中也已经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目前已经应用于mCRC临床治疗的分子靶向药物有哪些?
目前已经应用于mCRC临床治疗的分子靶向药物包括VEGF单克隆抗体贝伐珠单抗(bevacizumab),EGFR单克隆抗体西妥昔单抗(cetuximab)和帕尼单抗(panitumumab)。
另外,美国FDA也批准了VEGF抑制剂阿柏西普(aflibercept)和以VEGFR-2为靶点的单克隆抗体雷莫芦单抗(ramucirumab)应用于mCRC。
2.分子靶向治疗给患者带来的生存获益如何?
分子靶向治疗延长了患者的OS和PFS,OS获益大致如下图所示:
(注:化疗+贝伐珠单抗与化疗+西妥昔单抗结果来自于CALGB/SWOG80405试验)
3.目前已证实用于预测西妥昔单抗(帕尼单抗)疗效的分子标志有哪些?
使用西妥昔单抗前应做全RAS突变检测(KRAS2、3、4号外显子;NRAS2、3、4号外显子)和BRAF突变检测。西妥昔单抗应用于RAS及BRAF野生型(非突变型)患者。
4.RAS突变在结直肠癌中的发生情况如何?
在欧洲的一项回顾性分析中,DeRoock和他的同事们对西妥昔单抗+化疗抵抗的患者的肿瘤标本进行了一个大规模的分析后发现,40%的标本存在KRAS突变,多数在12或13号密码子(外显子2),2.1%在密码子61(外显子3),2%在密码子146(外显子4)。NRAS突变发生在2.6%的标本中,多数在密码子61。
5.BRAF在结直肠癌中的发生情况如何?
BRAF是RAF家族中的一个致癌基因,大约10%的结直肠癌携带一个BRAF突变,尽管这个数目在研究人群中有很大波动。最重要的与疾病预后相关的BRAF突变为V600E。
6.BRAF突变在结直肠癌中有何意义?
很多临床研究证实BRAFV600E突变能够预测抗EGFR治疗耐药,同时,它也是一个重要的预后不良的标志。BRAF突变者使用抗EGFR治疗有明显低的RR率和短的PFS和OS。
PRIME的研究数据证实,RAS和BRAF野生型者使用FOLFOX4/帕尼单抗者与单独使用FOLFOX4者相比,有明显好的OS和PFS。而在RAS野生型的BRAF突变者中,结果也不好。
7.还有其它的分子标志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分子靶向治疗有关吗?
PIK3CA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分子靶向治疗疗效有关。
PI3K在EGFR信号通路的下游,激活这个通路可能导致抗EGFR治疗耐药。PIK3CA基因编码一个催化亚单位,p110a,突变后导致PI3K的连续激活。PIK3CA突变发生在10-20%的结直肠癌中,其中,超过80%的突变发生在外显子9和20。
Sartore-Bianchi等研究了110例接受帕尼单抗或西妥昔单抗治疗的mCRC患者,15例(13.6%)患者为PIK3CA突变,其中11例为20号外显子突变,4例为9号外显子突变,与野生型相比,15例患者对抗EGFR治疗没有反应。并且,突变型患者PFS显著低于野生型患者。PIK3CA可能是一个抗EGFR治疗的独立预后因素。其它研究也有相似结论。但也有人(Prenen等)认为没有关联。
PIK3CA和KRAS状态在200例化疗耐药的mCRC患者中被评估,这些化疗耐药的患者接着使用西妥昔单抗,或联合伊立替康。23名患者携带(12%)PIK3CA突变,主要位于9号外显子。结果发现,PIK3CA突变与反应没有关系;而且,突变型患者中位PFS和OS也没有区别。
在欧洲,PIK3CA突变的发生率被报道为14.5%。PIK3CA突变发生在20号外显子与西妥昔单抗缺乏反应有关,但是9号外显子与西妥昔单抗反应无关。
目前更多的研究集中在PIK3CA的9号和20外显子,但其它位置的突变也可能扮演重要角色。到目前为止,PIK3CA突变能否预测抗EGFR治疗疗效仍不清楚。需要进一步调查PIK3CA突变在mCRC的抗EGFR治疗中的生物标志的预测作用。
8.何时为使用抗EGFR治疗的最佳时机?
化疗联合使用抗EGFR的时机问题正在被讨论。
现有数据显示,一线使用FOLFOX或FOLFIRI联合化疗应该被KRAS、NRAS和BRAF野生型的mCRC患者所考虑(右半结肠癌例外,见第10个问题)。由于一些病人的确出现了痤疮样皮疹,疲劳、腹泻,并且对生活质量形成了负面影响,抗EGFR的毒性也应在治疗选择时被考虑。
9.贝伐珠单抗是否存在预测疗效的分子标志?
贝伐珠单抗是抗VEGF治疗,EGFR的相关突变不能预测抗VEGF治疗的获益情况。使用贝伐珠单抗不需要检测分子标志。
10.最关键的一问:贝伐珠单抗与西妥昔单抗哪个更应该一线使用?
对于RAS、BRAF突变的mCRC患者,首选贝伐珠单抗+化疗。
而对于RAS、BRAF野生型的mCRC患者,原发灶部位可能是疗效预测指标,右半mCRC首选贝伐珠单抗+化疗,而左半mCRC首选西妥昔单抗+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