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性流行病学数据显示,较高的25-羟基维生素D[25(OH)D]浓度与结直肠癌患者提高的生存期有关,然而,在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中25(OH)D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是未知的。
研究方法:
在入组CALGB/SWOG80405(一项随机,III期,化疗+贝伐珠单抗,西妥昔单抗,或者两者,先于KRAS野生型修正的试验),之前未经治疗的mCRC患者中,研究人员对他们血浆25(OH)D和总生存期(OS)之间的关系进行前瞻性评估。无进展生存期(PFS)是次要终点。血浆25(OH)D浓度在基线时通过放射免疫法测量,利用自填问卷调查收集饮食和生活习惯。Cox比例风险模型用于计算调整其他预后变量的风险比(HR)。
研究结果:
在1043例患者中,平均血浆25(OH)D浓度是17.2ng/mL(范围2.2~72.7)。男性黑人患者,生活在东北部患者,较低的饮食和补充维生素D摄入,ECOG体能状态1(vs.0),肿瘤RAS突变,较高体重指数,较低体能活动,以及在冬季和春季静脉抽血的患者,有明显较低的25(OH)D浓度。调整病理和临床预后因素(中位32.6vs24.5个月;HR0.65,95%CI,0.51~0.83;P趋势=0.001)后的最低25(OH)D浓度患者相比较,最高25(OH)D五分值的患者会显著改善OS。增加的25(OH)D浓度也会明显与提高的PFS(中位12.2vs10.1个月;HR0.79,95%CI,0.63~0.99;P趋势=0.01)相关。研究结果与患者特征亚组一致,包括RAS状态,排除静脉抽血3或6个月内死亡的患者后结果仍保持不变。
结论:
在经化疗+生物制剂治疗的mCRC患者中,较高血浆25(OH)D浓度与显著的生存期改善有关。随机维生素D补充试验是必要的且正在进行,而且在维生素D通路基因经SNPs修正机制目前正在研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