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1.HERACLES:曲妥珠单抗和拉帕替尼治疗HER2扩增mCRC
HERACLES试验在HER2扩增的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患者中,评估了曲妥珠单抗和拉帕替尼的疗效。结果发现,5%的KRAS基因2号外显子野生型mCRC患者伴有HER2基因扩增。HERACLES试验的研究对象为标准方案(包括EGFR靶向药物)深度治疗后的患者,其主要终点客观反应达8/23,表明双重抗HER2治疗是有效的。(摘要号3508)
研究2.SIRFLOX:mFOLFOX6+SIRT(±bev)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
一项在化疗-初治的不可切除,仅肝或肝占位(肝联合肺和/或淋巴结转移)mCRC患者中的国际性,多中心,开放标签,随机对照试验,在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患者中将一线mFOLFOX6±贝伐珠单抗(bev)与mFOLFOX6+选择性体内放射疗法(SIRT)±bev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将SIRT增加到标准化疗未能改善整体PFS[10.2个月v10.7个月(风险比[HR]:0.93;95%CI0.77~1.12;P=0.428)]。然而,中位肝脏PFS显著延长[12.6个月v20.5个月(HR:0.69;95%CI0.55~0.90;P=0.002)]。SIRT的增加与可接受的毒性反应相关。(摘要号3502)
研究3.PETACC8和N0147研究合并分析——BRAFV600E与KRAS外显子2突变对结肠癌的预测价值
一项来自PETACC8和N0147试验3934例患者的汇总分析显示了,BRAFV600E与KRAS外显子2突变对经辅助FOLFOX+/-西妥昔单抗治疗,微卫星稳定(MMS),III期结肠癌患者的预测价值。发现BRAFV600E或KRAS外显子2,包括密码子12或13突变,是至复发时间(TTR),复发后生存期(SAR)和总生存(OS)的独立预测因子。(摘要号3507)
研究4.中国FOWARC研究:mFOLFOX6加或不加放疗术前新辅助治疗局部进展期直肠癌
由中山大学第六医院的邓艳红教授、汪建平教授担任主要研究者的FOWARC研究,探讨了mFOLFOX6加或不加放疗用于局部晚期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的疗效。研究发现,与5-FU化疗相比,新辅助治疗采用mFOLFOX6同步放疗用于局部晚期直肠癌时,可提高pCR率。而当mFOLFOX6单独作为新辅助治疗方案时,与5-FU为基础的放化疗相比,具有相似的R0切除率,相似的良好缓解率,以及更低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摘要号3500)
研究5.阿司匹林在结直肠癌的二级预防作用—非选择性人群队列研究
一项以人群为基础的研究,在未选定的25664名结直肠癌队列中探索了阿司匹林作为二级预防的影响。结果显示,CRC诊断后阿司匹林的使用与CRC-特异性生存期(CSS)(风险比[HR],0.53;95%置信区间[CI],0.50~0.57;P<0.001)和OS(HR,0.71;95%CI,0.68~0.75;P<0.001)的改善单独相关。(摘要号3504)
研究6.结直肠癌综合分子特征揭示免疫细胞浸润基因预测
一项大型前瞻性CRC分子特征的研究,利用结直肠癌综合分子特征揭露了免疫细胞浸润的基因组预测。结果显示,相较于微卫星稳定肿瘤,微卫星高度不稳定的肿瘤明显会表达更多的新抗原(P<2e-16)。在原发结直肠癌患者中,肿瘤新抗原负荷与总淋巴细胞评分(P=4.9e-9)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P=1.6e-15)显著相关。在T细胞亚群的分析中,肿瘤新抗原负荷仅与CD45RO+T细胞亚群(P=0.0003)显著相关。肿瘤新抗原负荷越高预示着CRC特异性和总生存率更高(分别为P=0.014,P=0.048)。结果表明,肿瘤新抗原负荷预示着更多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和记忆性T细胞浸润,可作为CRC患者生存的新型基因组预测指标。(摘要号3506)
研究7.III期结肠癌患者DNA错配修复和临床预后分析
PETACC8和NCCTGN0147研究分析显示了经FOLFOX+/-西妥昔单抗治疗患者的III期结肠癌DNA错配修复(MMR)与临床预后分析的结果:散发型和家族型肿瘤dMMR患者的DFS率类似(HR,1.15;95%CI,0.73-1.81;Padjusted=0.54)。肿瘤dMMR患者的DFS率与肿瘤pMMR且无BRAF或KRAS基因突变患者的DFS率类似。该结果提示:MMR状态与预后无关。与肿瘤pMMR伴BRAF和KRAS基因均为野生型亚组相比,在肿瘤dMMR散发型和家族型亚组分析中得出相同结果,即MR状态与预后无关。(摘要号3506)
研究8.CALGB/SWOG80405:维生素D与转移性结直肠癌生存期
CALGB/SWOG80405研究的前瞻性流行病学数据显示,较高的25-羟基维生素D[25(OH)D]浓度与结直肠癌患者提高的生存期有关,然而,在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中25(OH)D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是未知的。结果显示,调整了病理和临床预后因素后,与最低25(OH)D浓度患者相比,最高25(OH)D五分值的患者会显著改善OS。增加的25(OH)D浓度也会明显与提高的PFS(中位12.2vs10.1个月;HR0.79,95%CI,0.63~0.99;P趋势=0.01)相关。(摘要号3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