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结直肠癌相关的微生物菌群谱与没有结直肠癌个体中的不同。此外,与结直肠癌相关的细菌簇与粘膜基因表达谱具有差异。
已知的内容
●环境因素对结直肠癌的发展有强烈影响
●特定微生物与CRC风险增加相关
●没有发现统一的结直肠癌相关微生物结构
新发现
●可以依据细菌共生网络的丰富性将结直肠癌个体分成4个类型,类似以前的概念“肠道生态系统”。
●CRC患者粘膜中改变的微生物群组分不局限于癌组织
●粪便微生物群仅可以部分反映CRC的粘膜微生物群
●CRC相关微生物簇与粘膜基因表达谱存在差异
在可预见的未来,该研究可能如何影响临床实践?
●CRC相关微生物群的异质性可被作为筛查高危CRC个体的工具
●微生物群的改良可以融入到CRC预防和治疗策略中
研究详情
研究人员写道:“CRC相关的微生物群的异质性可以被开发为筛查CRC高危个体的工具。”
研究人员前瞻性的检查了经历CRC手术的59位患者、具有息肉的21位患者以及56例健康对照人群的粪便和粘膜样本。他们利用16SrRNA扩增子测序技术来研究结肠微生物群的组分,利用真实时间定量PCR来研究特定宿主应答基因的表达。
CRC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在微生物群方面有显著差异。然而,差异不仅存在于癌变组织中。
远端肿瘤和近端肿瘤之间的微生物群也存在差异。在直肠癌和远端肿瘤患者中,Alistipes,Akkermansia,盐单胞菌和希瓦氏菌的含量更丰富。在近端肿瘤患者中,Faecalibacterium,Blautia和梭菌更丰富。粪便微生物群不能完全反应CRC患者的粘膜微生物群情况。
研究人员写道:“这里发现的近端肿瘤和远端肿瘤患者的微生物群差异是又一种肿瘤-宿主异质性的体现。我们识别了一个共生群(厚壁菌门群2),它在近端肿瘤患者中更常见,并与类似对照组的基因表达谱有关。尤其是,拟杆菌群2和厚壁菌门群2与IL-17a和CCL20的表达呈负相关,CCL20是促进癌细胞增殖与迁移的化学因子,与TH17-细胞受体CCRC6相结合。
研究人员还发现基于高水平的粘膜相关细菌共生群,可以将CRC患者进行分层,类似以前的概念”肠道生态系统“。
与CRC相关的共生群与宿主免疫炎症反应基因表达有差异。
研究人员总结道,高水平的微生物群可以被用来进行CRC风险分层。此外,CRC相关微生物群与宿主免疫炎症反应的基因表达的不同类型相关联。还需要纵向研究来进一步评估疾病风险作为生物标志物的预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