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研究者,比利时鲁汶大学医院临床消化肿瘤科EricVanCutsem教授说,“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很大比例的患者会发生转移。经过多种方案不同顺序的治疗之后,多数患者最终无效,我们需要为这些患者寻找到新的治疗方案。”
Nintedanib是一种三联血管激酶抑制剂,可以阻止前血管生成受体酪氨酸激酶(包括PDGFR、FGFR和VEGFR1/2/3),在临床前研究中表现出独特的药理作用和药动特性。2014年美国FDA批准了该药用于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LUME-colon1是首个将Nintedanib用于治疗无效(包括化疗和生物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Ⅲ期临床研究。
LUME-colon1研究纳入768例患者,必须具有良好的身体状态(PS0-1)和器官功能。将患者1:1随机分配进nintedanib组和安慰剂组。所有的患者均接受最佳支持治疗。主要终点为无进展生存和总生存。
相较于安慰剂组,Nintedanib治疗对患者的中位PFS有一定改善(1.5vs1.4个月,HR=0.58,P<0.0001),但两组患者的总生存期无差异。
与安慰剂相比,nintedanib治疗使疾病控制率得到改善(26%vs11%)。在不良事件方面,nintedanib组和安慰剂组分别为39%vs35%。其中,因不良事件中断治疗发生率在nintedanib组为14%,安慰剂组是11%。
VanCutsem说:“Nintedanib耐受性较好且能够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这意味着接受此药治疗的患者肿瘤生长速度放缓。但是令人失望的是患者的生存时间没有延长。”
“安慰剂组患者生存时间较预期长,但原因并不清楚,试验之后患者接受的其他治疗可能对生存有一定帮助。”VanCutsem继续说道。“在该试验结束后,继续随访患者至死亡。在此期间的后续治疗可能稀释了nintedanib的疗效,进而损失了潜在的生存获益。我们正在进行更多有关结直肠癌分子标志和亚型的分析,以获悉是否有部分患者可以在其他治疗失败后,从nintedanib中获益。”
葡萄牙CUF肿瘤研究所的DirkArnold博士在评价这一研究时说:“作为难治性转移结直肠癌相关临床试验之一,该研究清晰地反应了疗效提升的迫切需求。Nintedanib具有良好的耐受性,但在某种程度上其疗效是令人失望的。虽然可以延缓疾病进展,提高疾病稳定率,但是从总生存的角度看这些获益就不存在了。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瑞戈非尼和trifluridine/tipiracil均可使难治性晚期患者的PFS和OS得到延长。”
“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可能是与早期试验相比,LUME-colon1试验中较多的患者接受了解救治疗。”他补充道。“接受安慰剂治疗的患者总生存期也较长,支持了前述假说。与其他试验相比,本研究中相当多患者已经接受了很多晚期治疗。另一种可能性是瑞戈非尼和trifluridine/tipiracil对PFS影响较大,而nintedanib疗效欠佳。”
未来需要更多的数据来解释这些结果,以了解nintedanib到底能带来多少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