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2011年我国食管癌的年发病率为21.62/10万,居恶性肿瘤第六位;年死亡率为16.25/10万,居第四位。我国食管癌的特点是鳞癌的占比超过90%,发病率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高发区与低发区形成鲜明对比。
因早期症状隐匿,不少食管癌患者在就诊时已属疾病中晚期,失去根治性手术机会。迄今为止,食管癌的5年生存率仍徘徊在15%~25%,因此,开展食管癌的早期筛查势在必行。
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食管癌的筛查和早期诊治一直受到卫生部门的重视。早期使用的食管拉网细胞学检查和上消化道钡餐检查等筛查方法因诊断效能及接受度等问题,已基本淘汰。目前,最常用的有效筛查方法是内镜下食管黏膜碘染色加活检。
在中国的一些食管癌高发地区,多项有组织的早期筛查临床试验得以开展,其中一项在中国食管癌的高发区用内镜碘染色加多点活检筛查了约30万的目标人群,检查结果为正常、轻度、中度和中度不典型增生的人群在3年和5.5年内进行随访和复查;这项研究在筛查人群中诊断出3.5%的食管癌和0.9%的胃癌,其中,89.5%的患者在早期阶段,证明在这些地区开展筛查工作经济有效。
浙江省癌症中心连续6年对年龄在40~69岁的该省食管癌高发地区人群进行内镜筛查,食管癌检出率在1.0%左右。乔友林等报道在中国食管癌高发区,针对40~69岁的人群进行食管癌筛查及干预,经过10年的随访。
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内镜筛查干预组减少了食管癌的累积死亡率(3.35%:5.05%),明显降低了食管癌的累积发病率,证实内镜筛查和干预能显著降低食管癌的死亡率,相应地,癌前病变的诊断和治疗亦减少了食管癌的发病率。
总之,内镜筛查和对癌前病变的早期干预均可以显著降低食管癌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新的内镜技术如窄带成像技术、共聚焦激光显微镜技术等在食管癌早期筛查中的应用仍处于评估阶段。由于食管癌缺乏敏感性和特异性的血清肿瘤标记物,无创的早期筛查手段缺乏,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探讨。
广谱抗肿瘤药,用于胃癌、食管癌、贲门癌、肠癌等消化道肿瘤的治疗,以及消化道盒呼吸道肿瘤围手术期化疗,术后复发转移的预防用药,并可用于抑制各种胃癌、食管癌、肠癌等的癌前病变。
健客价: ¥990软坚散结、解毒定痛、养血活血。用于食管癌瘀毒证,与放疗合用可增强对食管癌的疗效;用于晚期原发性肝癌瘀毒证,对不宜手术、放化疗者有一定抑制肿瘤增长作用,可改善生存质量;用于中晚期胃癌(瘀毒证)的化疗辅助治疗,配合5-FU-DDP方案(5-FU、MMC、DDP),可改善临床症状、生存质量。
健客价: ¥102补益精气,健脾养心。对细胞免疫功能和血象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用于食管癌、胃癌及原发性肺癌患者放、化疗所致的所阴两虚、心脾不足证。
健客价: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