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治疗妇科肿瘤容易复发,因为手术做掉的只是形成的瘤体,形成瘤体的根本原因与脏腑功能的紊乱有关,根没除,肯定还在长。祖国医学认为妇科肿瘤多因气滞、血瘀、痰湿凝滞而生,将妇科肿瘤分为血瘀积聚型、肝气郁结型、痰湿内阻型、正虚血瘀型等症型,中医中药治疗此病是从整体观入手,疏肝理气,扶正因本,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清热解毒,全面调节内分泌使气行血活,活跃脏腑,经络为本,气血为用,气血是机体的物质基础,脏腑是气血生化之源,起着分管血的生成,统摄与运行,调节血和气的平衡作用,气是血液的原动力,就女性而言,血是月经的物质基础,如果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流通就会受到影响,累及血海功能,则可导致各种妇科病的发生。如妇科炎症、子宫肌瘤、乳腺小叶增生、卵巢囊肿等。中医治疗可免除手术给患者带来的心理压力及精神负担,调节内分泌,强增免疫等,服药方便,不开刀,不伤元气,不住院,痛苦风险小,不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而且费用低,显效快,使您能早日康复。
是什么原因限制了中医辨证疗法的开展?
中医辨证疗法并不是一种新近才出现的治疗方法,它是几千年来,祖国传统医学治疗妇科肿瘤(癥瘕)的主要手段,是近代国际医学界密切关注的一种肿瘤治疗方法。但在国内,不仅患者对它感到陌生,即使是肿瘤科的医师对其认识也有限。
据国际IMS医学数据服务公司提供的数据资料显示,28岁以上妇女30%有大小不等、单个或多个良性瘤存在,在治疗妇科肿瘤方法分析中,日本、中国台湾地区、中国大陆等亚洲地区中医辨证疗法所占份额比例很少,那么是什么原因限制了中医辨证疗法的开展?
首先,在对中医辨证疗法的认识方面,一些医师不了解、不相信中医辨证疗法治疗的效果,因而很少用于临床。
其实,在医学上,妇科肿瘤的中医辨证疗法是很成熟和最有效的方法。在临床实践中,王建红教授在石家庄现代中医血液肾病医院妇科肿瘤治疗中心1996~2001年间共观察856例子宫肌瘤,653例卵巢囊肿,300例子宫内膜病,421例妇科恶性肿瘤病的中医辨证疗法的治疗结果,患者中,辅助性治疗组463例。结果显示,有12例良性瘤患者手术和中医辨证疗法治疗效果相似外,其余患者中医辨证疗法均优于手术治疗;对妇科恶性瘤、复发转移瘤,术后3年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中医辨证疗法也优于化疗组,对于一般情况差或因其他原因不宜化疗者更适合于中医辨证疗法。
其次,在临床应用方面也存在一些误区: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也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它包括了病位、病因、病性以及正邪关系,反映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质,因而它比症状更全面、更深刻、更正确地揭示了疾病的本质。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体征,通过分析、综合,判断为某种证。论治,就是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中医治病首先着眼于证,而不是病的异同,因此,同一疾病的不同证候,治疗方法就不同;而不同疾病,只要证候相同,便可以用同一方法治疗,这就是"同病异治、异病同治"。这种针对疾病发展过程中不同质的矛盾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的法则,就是辨证论治的精神实质。而在临床应用中,"认证不清,施药不准","同病一药",致使妇科肿瘤患者产生获得性耐药,为今后治疗带来更大的困难。因此,由于在临床上不观察、不评估中医辨证疗法治疗的近期效果;不随访、不总结中医辨证疗法治疗的远期疗效,致使人们产生了中医辨证疗法治疗妇科肿瘤起效缓慢和不如手术有效的错误认识。
[一]子宫肌瘤
祖国医学认为,子宫肌瘤的形成,多与正气虚弱,血气失调有关。或由经期产后,内伤生冷,或外受风寒,或恚怒伤肝,气逆而血留,或忧思伤脾,气虚而血滞,或积劳积弱,气弱而不行所致。常以气滞血瘀,痰湿内阻等因素结聚而成。且正气虚弱为形成本病的主要病机,一旦形成,邪气愈甚,正气愈伤,故后期则形成正气虚,邪气实,虚实错杂之痼疾。
因为子宫肌瘤多因气滞、血瘀、痰湿凝滞而生,因此,辨证治疗当围绕气、血、痰湿来进行,病在气则理气行滞;病在血则活血化淤;病在痰则化痰消制滞。在兼顾元气状况的情况下,正盛则克伐为主,正衰则攻补兼施。
根据子宫肌瘤的不同致病原因而辨证应用
(1)气滞以行气导滞,活血消癥为原则。方用木香、丁香、三棱、莪术、牛膝、香附、穿山甲等为主方。
(2)血淤以活血破淤,消癥散结为原则。方用桂枝、丹皮、芍药、桃仁、五灵脂、乳香、白芷、血竭等为主方,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症状轻重的不同,加减用药,临床达到很满意的效果。
(3)痰湿以理气、化痰、消癥为原则。方用半夏、陈皮、茯苓、香附、血竭、地鳖虫、川芎、木香、败酱草、穿山甲等组方而成。
[二]卵巢囊肿
中医学认为,引起卵巢囊肿主要有以下诸因素。
1)凝阻血淤期或产后受寒,寒凝血滞。或内伤情志,抑郁伤肝,气机运行不畅,气滞血也滞,气血瘀凝而致。若瘀积日久变成癌症。表现为除下腹部有肿块外,一般无明显症状或仅见舌有瘀点。如为恶性者,下腹部肿块坚硬固定,疼痛拒按,皮肤不润面色紫,舌有瘀点。恶性晚期患者可有腹水,形如枯槁,神疲乏力等症。
2)气瘀痰阻,忧思伤脾,脾虚生痰,痰饮停聚而阻滞气机,引起气滞血瘀、痰饮与血瘀结成块。痰瘀久积也可导致癌症。除有上述气血凝滞的症状外,患者常有胃脘满闷、心慌、气短、纳差,浮肿、呕恶、筋惕肉润、腹围增粗、月经紊乱,排尿困难,便急或大便不畅、下腹或窝部充胀,有下坠感等现象。
中药组方治疗卵巢囊肿:
(1)淤阻血瘀
以化痰破瘀为原则。方用桂枝、地龙、茯苓、穿山甲、水蛭、牡蛎、桃仁等多味中药。
(2)气淤痰阻
以行气化淤散结为原则。方用木香、蜈蚣、三棱、青皮、穿山甲、海藻、鸡血藤、元胡成。
[三]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巧克力囊肿
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出现在子宫腔以外的身体其它部位时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又称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主要是以内膜非正常种植性生长为特性。为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壁层,属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特殊型,可以和"外在"或主要是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同时存在。
子宫内膜异位主要病理变化为内膜随卵巢激素的变化而发生周期性出血。伴有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和粘连形成以致病变区出现紫褐色斑点或小泡,最后发展成为大小不等的紫蓝色实质性结节或包块如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较多见为80%患者的病变累及一侧卵巢,双侧卵巢同时波及者占50%,早期卵巢表面及皮层中可见紫褐色斑点或小泡,随着病变的发展卵巢内的异位内膜反复出血而形成单个或多个囊肿、囊内含暗褐色粘糊状陈旧血,象巧克力液体,故称卵巢巧克力囊肿
[四]乳腺病
乳腺病多见乳腺增生和乳腺纤维瘤,祖国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正气虚弱,气血运行不畅而导致气滞痰凝血淤,凝滞于乳房,搏结不散,日积月累而成。
手术的复发率为100%,而且复发后病情会更严重,所以治疗是要根据临床表现对症治疗。
在我国,多名专家经过多年的临床观察、治疗,挖掘祖国的少数民族医药之精华,吸取少数民族的民间古方、验方、古医籍绝本,探明了纤维瘤的中医论断:古籍称之为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邪毒停留经络,伤及脏腑,积聚而成瘤体,损伤人体正气耗及精血,危及生命。根据这一论断,"消瘤散结"这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此疗法,普遍得到国内外患者的好评和肯定。
在治疗时,因病、因人、因时用药,针对治疗,摈弃了单一用药的弊病,是治疗乳腺增生、乳房肿块、乳腺炎症、乳房胀痛、乳腺小叶囊肿、乳腺纤维瘤、乳头溢液等良性乳腺疾病的首选。消瘤散结法:
第一步:稳定病情阶段:提高人体免疫力,阻断瘤体营养及血液供给,使瘤体生长减慢,迅速控制病情。
第二步:分解消瘤阶段:运用软坚散结、活血化淤,解毒药物分解消除瘤体,排出体内有害物质,可使瘤体快速缩小消失。
(实习编辑:庄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