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贲门的横断面表现为横置“V”字形或结节形。文献报道,贲门区胃壁较厚,通常在2.5-5.0mm,大于5.0mm可视为异常。贲门癌最直接的征象是贲门区胃壁局限性或弥漫性增厚,内缘常凹凸不平,严重者正常的“V”字形夹角消失甚至形成反突状,有时局部形成软组织肿块,向腔内、腔外同时生长,腔内溃疡形成,表现为大小、深浅、形态不规则的龛影。大者溃疡口边缘整个病变区类似“火山口”状,临近胃壁不规则增厚。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呈不均匀强化,而静脉期则强化较均匀。
贲门是食管、胃的结合部,所以贲门癌很容易向上侵犯食管下段,表现为食管下段管壁不规则增厚,管腔常呈偏心性狭窄,近段食管常见扩张,向下侵犯胃底及胃体小弯侧,表现为局部胃壁不规则增厚,与原发病灶分界不清。贲门癌不仅常常累及食管下段、胃底及胃体小变侧,并可向外侵犯膈肌、肝、脾及胰等脏器,亦容易发生局部或远处淋巴结及肝等脏器转移。贲门癌淋巴结转移多位于贲门旁、胃小变、胃左动脉、肝胃韧带处及腹腔动脉周围淋巴结,腹膜后淋巴结和后下纵隔转移亦较多见。由于贲门表面无浆膜覆盖,并且位于腹膜外,所以腹膜后淋巴结的早期转移比较常见,有文献报道,22%—30%的贲门癌会发生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Tachimori对62例贲门癌患者的研究发现,19%的患者发生纵隔淋巴结的转移,且预后极差,2年存活率几秤为0。
需要说明的是,CT对于淋巴结转移的判断,依赖于淋巴结的大小,多数学者将CT上发现的直径大于10mm的淋巴结定为肿大。但是即使这样也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必须结合增强扫描,显示增大淋巴结轻-中度强化,如边缘有环状强化则更倾向癌性淋巴结,也有文献报道,淋巴结越大转移的可能性越大。CT能直接发现肝脏转移性病灶,表现为平扫多发、大小不等类圆形低密度影,增强扫描病灶边缘晕样强化。
大部分的贲门癌患者都是经过上消化道钡餐或内窥镜确诊后再行CT检查。但是,CT检查贲门癌具有上消化道钡餐及内窥镜检查不可替代的优点。CT检查可同时显示肿瘤对贲门各层及周围器官侵犯、腹腔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情况,从而有助于指导临床前分期,确定手术方案及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探查。另外也有不少的贲门癌患者是进行普通上腹部CT扫描检查偶然发现,然后再经内窥镜检查确诊的。
综上所述,上消化道钡餐、内窥镜、CT检查在诊断贲门癌中各有优缺点,三者互相配合,能够进一步提高贲门癌的诊断正确率。
(实习编辑:许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