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项结果中,美国和日本研发的新药多为肿瘤临床治疗药物,而中国在肿瘤治疗药物方面只有一种创新药,盐酸埃克替尼获批。与会专家认为,盐酸埃克替尼是中国从“仿”到“创”的历史性转折。
在新药注册申报的临床试验中,无论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申报还是国内临床研究申请,占比最大的为肿瘤治疗领域药物。2011-2012年占比为30%-40%,2013年超过40%。
但这些药物多集中在非细胞毒类靶向制剂方面,对于小分子靶向药物几乎都是对已上市产品,或是在已研发的产品基础上进行结构改造,几乎未有全新机制或全新结构的小分子靶向药物产品出现。
中国工程院院士程书均表示,同一种肿瘤中,原发和转移机理不一样,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并没有找到攻破路径,但近期美国的研究发现,肿瘤循环细胞留下的DNA可以找到攻克靶点,“这一关键点的发现将对肿瘤药物的研发带来历史性变革。” 程书均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桑国卫表示,总结过去十年来中国在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研发的失败原因在于:肿瘤高度异质性认识不足;敏感人群选择意识不强;耐药产生机制研究不透;联合用药策略存在局限;非经典毒副作用关注不够。
程书均认为,中国人在肿瘤药物的研发上不能总是尾随其后,要想争夺国际药物研发话语权,就应该抓住疾病转型的契机,目前在肿瘤治疗上我们的目标不是杀掉肿瘤和延长生存期,而是要真正赋予癌症为慢性病的意义,让所有肿瘤患者带癌生存。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竺表示,盐酸埃克替尼是中国民生的“两弹一星”。这是中国第一个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打破了国外企业垄断肿瘤靶向药物市场的神话,被称为“中国患者用得起的靶向药物”。
(实习编辑:庄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