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肿瘤频道 > 康复护理 > 康复训练 > 肝脏切除70% 肝癌患者康复出院

肝脏切除70% 肝癌患者康复出院

2014-11-07 来源:健客网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肝癌号称“癌中之王”,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厦门是全国肝癌最高发地区之一,2013年前,连续10年排在肿瘤发病率的第一位。及早手术切除肿瘤,是治疗肝癌的主要手段。

  20年前,王效民教授、尹震宇教授被引进到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成立了闽西南地区首个肝胆胰腺外科。今年7月中旬,中山医院肝胆胰腺外科成功完成了第3000例肝脏切除手术,其中包括2000余例肝脏肿瘤切除手术。

  中山医院肝胆胰腺外科成立20年来,不断探索,持续发展,肝癌手术做到了“精确术前评估、精密手术规划、精准术中操作和精良术后管理”,肝脏外科手术进入了“精准外科”和“无禁区”时代,使大量原本被视为“不治”的复杂高危型肝脏肿瘤患者得到了治愈,造福了一方百姓。

  A

  疲劳乏力,还以为是熬夜所致

  老陈是一位下岗工人,下岗后应聘到某公司当保安。为了收入高一些,他坚持上夜班,黑白颠倒。近几个月来,他总感到疲劳、乏力,皮肤呈现灰黄色,家人多次劝他去医院体检,被他硬生生给拒绝了,他还安慰家人说这肯定是上夜班熬夜太辛苦,白天多休息就好了。

  几个月过去了,老陈的症状不见好转,体重急剧下降,全身皮肤发黄越来越严重。家人心急如焚,直接把他拉到厦门多家医院就诊,均诊断为晚期肝癌,而且已经失去了手术机会。老陈和家人抱着一线希望找到中山医院副院长、肝胆胰腺外科尹震宇教授。经过详细询问病史和检查,尹震宇凭借渊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告知患者:病情严重,需立即住院治疗,可能还有手术机会。

  B

  精准检查,果断敲定手术方案

  入院后,老陈接受了全面的检查。肝脏结构复杂,各种重要的血管、胆管密布。经过3D肝脏成像系统检查,医生清楚地判断,老陈患的是肝门部胆管细胞癌,已经侵犯了右半肝、胆囊、门静脉、肝动脉、肝尾状叶,并发生了腹腔淋巴结转移,加上先前检查胆红素指数超过了480单位,综合考虑,老陈的肿瘤已经晚期了,如果不采取进一步的治疗措施,很难活过3个月。

  综合分析各项检查结果,根据3D肝脏成像系统等影像学检查结果来计算,老陈如果要做根治性切除手术,切除范围将占全肝体积的65%以上,风险极高。同时,肿瘤侵犯范围广,患者阻塞性黄疸严重,肝功能严重受损,而且以前有过慢性肝炎病史和胃穿孔病史,这些因素都进一步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和风险。

  病情如此棘手,到底能不能手术呢?尹震宇教授、刘平果主任带领肝胆胰腺外科团队,在全面评估患者病情的情况下,认为患者唯一的希望就是手术,手术能有效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在和患者家属沟通后,家属们一致同意手术治疗。肝胆胰腺外科团队决定放手一搏,制订了周密的手术方案。

  C

  成功手术,病人肝脏切除约70%

  为了确保手术顺利实施,医生先在B超引导下为老陈进行体外引流,以减轻黄疸。经过约2周的引流治疗,老陈的黄疸指数降到100单位以内。同时采取保肝治疗,让老陈的肝功能部分恢复。尹震宇教授随时关注病情进展,抓准患者全身状态恢复最有利于手术的时期,果断地实施了超大型的精准肝脏切除手术:扩大的右半肝切除+全尾状叶切除+门静脉切除(主干与左支吻合再造)+胆囊根治性切除+彻底的淋巴结清扫+三级胆管成形胆肠吻合术。手术历时5小时,出血量少,没有输血。术后经过3周的精心治疗和护理,患者顺利康复出院。

  肝胆胰腺外科主任刘平果教授介绍,“极量”肝切除是指肝脏切除的范围超过全肝体积60%以上的手术。从解剖结构上划分,人体肝脏共为为8段,这例手术切除了Ⅴ、Ⅵ、Ⅶ、Ⅷ段、部分Ⅳ段及全部Ⅰ段,体积接近70%,同时还进行了肝脏大血管的切除和重建,难度非常高,整体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极量”肝切除术由于手术难度极大,手术的并发症和死亡率很高,国际报道的手术并发病和死亡率分别达到30%和10%以上,因而手术风险极高。据介绍,目前国内仅有少数的大型专科医学中心能够完成“极量”肝切除术。这例“极量”肝切除并血管切除重建手术尚属福建内首例报道。

  同步新闻

  自主研发

  3D肝脏成像系统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实质性脏器,血流丰富,功能复杂,多重管道纵横交错,且因人而异,手术风险极大。中山医院经过多年与厦门大学信息学院跨学科合作,在国内成功自主研发出最先进的3D肝脏成像系统。该系统可以将肝脏内的管道结构以三维树状图的方式进行虚拟仿真展示并进行体积计算,医生可从任意角度观察肝内肿瘤、血管的毗邻关系。

  应用该系统,可以在术前规划手术细节、模拟肝癌切除的过程,使手术精准性大大提高,肝癌的可切除率明显提升,风险降到可以控制的范围,尤其对切除范围较大、累及或邻近重要解剖结构的复杂肝癌有重要意义。

  “三早诊治”

  造福胰腺肿瘤患者

  胰腺癌是常见的胰腺肿瘤,发病率增高,且呈年轻化趋势。胰腺癌发生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饮酒、高脂肪和高蛋白饮食、环境中致癌物质、糖尿病等。而“三早”—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胰腺肿瘤患者至关重要。

  中山医院肝胆胰腺外科主任刘平果教授介绍,包括胰腺癌在内的癌症都是可防可治的疾病,对相关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措施就可以防治癌症。就胰腺癌来讲,首先需识别胰腺癌相关的危险因素和高危人群,做到早期诊断,胰腺癌的高危人群包括年龄超过40岁出现不明原因的上腹不适、伴或不伴有消瘦、新近出现糖尿病等,对于高危人群应及时到肝胆胰腺专科定期检查;其次应科学治疗胰腺癌,中山医院肝胆胰腺外科紧跟国际诊治新理念,组建了胰腺癌的多学科诊疗团队,采用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结合放、化疗、生物治疗等综合治疗造福胰腺癌患者。目前,该科引进了国内胰腺癌手术治疗的新技术,开展优先离断胰头部动脉的胰腺癌根治术等;同时将腹腔镜微创技术用于胰腺外科,如腹腔镜微创胰腺体尾部手术等,确保彻底切除肿瘤,同时快速使患者顺利康复,最大限度减轻患者的痛苦,造福广大病友。

  链接

  勇于突破

  肝脏手术无“禁区”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胆胰腺外科人才济济,拥有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是福建省唯一的临床重点专科。医院党委书记王效民教授是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厦门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美国留学回国专家、厦门大学消化疾病研究所所长,1995年来厦工作即创建了闽南地区第一个肝胆外科,长期从事肝胆外科的医疗研究工作,在肝胆胰外科手术及各种肝胆胰肿瘤癌的综合治疗上具有很高的造诣,填补了本地区多项肝胆外科技术空白;医院副院长尹震宇教授是留美博士后、博士生导师、博士后联系导师、肝胆外科学科带头人、福建省“百千万”人才,经过国内外严格、正规及系统的外科训练,能够熟练地完成普通外科及肝胆胰外科的所有手术操作,从医20余年已完成各类外科手术近8000例;肝胆胰腺外科主任刘平果是医学博士、副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两次留学美国及香港大学玛丽医院肝胆胰腺外科研修,擅长肝脏、胆道、胰腺以及脾脏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尤其是应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胆囊疾病、胰腺疾病及肝胆管疾病等。

  在王效民教授、尹震宇教授和刘平果教授的带领下,中山医院肝胆胰腺外科经过多年的潜心钻研和创新,在肝脏胰腺外科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填补了本地区肝胆外科领域多项空白。

  一、突破了肝脏手术出血控制难题,娴熟地运用各种技术控制阻断血流。包括全肝血流的阻断、区域血流阻断、选择性血流阻断以及非阻断条件下的肝脏切除技术,使手术能做到切除顺利、出血少,基本不输血,恢复快,费用低。

  二、突破了巨大肝癌、“极量”肝脏侵犯不可切除的禁忌。最大切除肝脏肿瘤直径约30厘米,重达七斤;曾为患者手术切除全肝体积的70%。结合现代肝功能评估技术,采用不同手术方式,对巨大肝脏肿瘤、“极量”肝脏侵犯的肝癌进行安全切除和治愈。

  三、突破了肝脏手术部位的“禁区”。传统观念认为,肝门部、肝尾状叶的肿瘤,侵犯主要门静脉、肝静脉、下腔静脉以及胆道的肿瘤属于肝脏手术“禁区”,无法切除。现在,中山医院肝胆外科已突破以上技术瓶颈,肝脏手术不再有“禁区”。

  临床与科研齐头并进

  今年,中山医院肝胆胰腺外科王效民教授和张盛博士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肝胆胰腺外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达到了17项,“973”子课题4项、国家重大专项子课题2项以及其他省市课题40余项,资助经费近2000万元,在福建省内卫生系统单个临床科室中名列前茅;发表相关的SCI收录论文50余篇(包括国际著名学术期刊CELL及NATURE子刊专著)。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厦门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以及多项国家发明专利。获批组建双“省重”:“福建省临床重点专科—肝胆外科”(省内肝胆外科专业的唯一)以及“福建省慢性肝病肝癌重点实验室”(省内唯一挂靠地方医院的“省重”实验室),同时组建了“厦门市消化系统肿瘤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

  多年来,肝胆胰腺外科在博士生导师王效民教授、尹震宇教授和刘平果教授的带领下,始终坚持临床与科研同步快速发展的方针,专注于肝胆胰肿瘤特别是肝癌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努力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临床应用,取得了一系列骄人的突破。肝胆胰腺外科还与厦门大学不同的学术团队合作,在肝癌发生免疫微环境机制和防治研究、肝癌的纳米治疗药物的开发以及服务于外科手术的应用方面进行了系列深入的探索,部分成果成功地实现了从“实验室向病床”的转化。

(实习编辑:梁敏姿)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