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女性肝脏不好多表现为内分泌失调,皮肤粗糙,脸色暗黄,部分女性还会出现月经不调等问题。如果病情继续发展,还会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疲惫乏力、经常失眠,甚至出现肝区疼痛等诸多症状。
肝功能不好,肝脏就不能正常工作,人体的很多生命活动都会受到影响。因此,肝功能不好时,不仅要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还要通过调理来帮助恢复肝功能。
1989年9月,东京国际HNANB及血液传染病会议正式命名为戊型肝炎,其病原体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EVirus,HEV)在分类学上属于戊型肝炎病毒科戊型肝炎病毒属。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一种传染病。临床上以食欲减退、恶心、上腹部不适、肝区痛、乏力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人可有黄疸发热和肝大伴有肝功能损害。有些病人可慢性化,甚至发展成肝硬化,少数可发展为肝癌。
HCMV感染在我国极为广泛,一般人群HCMV抗体阳性率高达86%-96%,孕妇95%左右,婴幼儿期60%-80%,原发感染多发于婴幼儿。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一种传染病。临床上以食欲减退、恶心、上腹部不适、肝区痛、乏力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人可有黄疸发热和肝大伴有肝功能损害。有些病人可慢性化,甚至发展成肝硬化,少数可发展为肝癌。
在我国,甲型肝炎人群流行率(抗HAV阳性)约80%。全世界HBsAg携带者约3.5亿,其中我国1亿左右。全球HCV感染者约1.7亿,我国人群抗HCV阳性者占1%-3%。丁型肝炎人群流行率约1%,戊型肝炎约20%。
乙型肝炎病毒最常见的传播途径是母婴传播,也可通过皮肤或粘膜接触被感染血液和各种体液传播,以及通过唾液、经血、阴道液和精液传播。乙型肝炎也可能经性传播,特别是未接种疫苗的男男性行为者和有多个性伙伴或与性工作者有接触的异性恋者。
甲型肝炎多发生于儿童及青少年,临床表现为疲乏无力、恶心、呕吐、食欲退、腹痛、腹泻、发热、黄疸、肝肿大及肝功能异常等,有时表现类似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胃肠炎等。绝大多数呈自限性经过,一般不会转为慢性,但有少部分可发展为重型甲型肝炎。
急性无黄疸型肝炎远较急性黄疸型肝炎多见,起病较缓,除无黄疸外,其他临床表现与急性黄疸型肝炎相似,但一般症状较轻,部分病例症状不明显,可在健康检查中发现肝大及肝功能异常,病程约3个月。部分患者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可发展为慢性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