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患者随访只查转氨酶 很容易误诊漏诊
氨酶是人体代谢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催化剂”。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当乙肝病毒攻击肝细胞时,发生炎症、坏死、中毒等,造成肝细胞受损时,转氨酶便会释放到血液里,使血清转氨酶升高。因此,对于肝炎病人来说,如果转氨酶高出正常水平,多半是肝脏受到了损害。
得了脂肪肝,不及时治疗,的确危害大,可是吃药又伤肝,更怕加重脂肪肝。许多患者因此延误最佳治疗时间。
肝血管瘤虽然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但若不及时进行肝血管瘤的治疗的话,待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也会危及生命安全。因此,大家只有了解肝血管瘤负面影响,才能更好的做好预防工作。
氨酶是人体代谢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催化剂”。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当乙肝病毒攻击肝细胞时,发生炎症、坏死、中毒等,造成肝细胞受损时,转氨酶便会释放到血液里,使血清转氨酶升高。因此,对于肝炎病人来说,如果转氨酶高出正常水平,多半是肝脏受到了损害。
现实中,不少乙肝发现自身病情不严重,就采取忽视和扛着不治的态度。专家指出,虽然一些乙肝患者平日里没有任何症状,肝功能检测也正常,然而体内的病毒却在高速复制。等患者后期身体出现不适、到医院检测时,才发现病情已经发展的非常严重。
抗病毒治疗可以延缓或阻断慢性乙型肝炎的进展,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乙肝),是指乙肝病毒(HBV)检测为阳性,病程超过半年或发病日期不明确而临床有慢性肝炎表现者。我们都知道乙肝是一个渐进发展的疾病,我们所说的乙肝三部曲就是指:慢性乙肝-肝硬化-肝癌。
对乙肝初治患者,如果选择单药开始,发现疗效不佳,应及早加用无交叉耐药位点的药物,或换用无交叉耐药位点的强效药物,越早干预效果越好;治疗开始后24周监测对后续治疗指导非常重要,应重视定期监测。
据了解,《肝病防治指南》中均明确指出,乙型肝炎治疗的总体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和消除乙型肝炎病毒。然而,耐药、病毒变异却成为乙肝患者实现治疗总体目标之路上的绊脚石,同时也成为乙肝抗病毒治疗的瓶颈。
在乙肝的治疗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乙肝病毒变异的情况,而且医生和患者都不愿意看到和发生这种情况,说明乙肝病毒基因变异对并请示很不利的,那么乙肝病毒变异会给临床带来哪些不利因素呢?
肝脏的工作是处理血液并从身体过滤毒素。它产生蛋白质,储存葡萄糖和维生素。胆汁还会帮助您消化食物。如果肝脏有炎症,这些重要功能的能力都会被影响。一旦你抱有侥幸心理刻意忽略,肝硬化的可能性将会大大增加。甚至最终发展成肝癌。
我们的肝脏不会喊疼,没有办法及时给你预警!因为肝脏上面没有痛觉神经,只有最外面的包膜才有神经,除非肝癌侵犯到外层包膜,否则即使病灶再严重,我们也没有感觉!正因如此,有些人肝脏已经发生病变,但自己不知道,等到发现时,已经是肝癌了!
肝脏虽是人体最大的解毒器官,但是如果平时经常熬夜也会使肝脏不堪重负,引发一系列疾病。经常熬夜既导致睡眠时间不足,身体抵抗力下降,又影响了肝脏夜间的自我修复。尤其是那些已经感染肝炎病毒的人,熬夜还会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