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于春气......”《黄帝内经·六节藏象论篇第九》。肝位于上腹部,横膈之下,其主要生理功能是疏泻和藏血,肝的经脉循行于胁肋,小腹和外生殖器等部位,脂肪肝发病机理以气滞血瘀为本,以肝胆湿热为标,以食欲不节,情志抑郁,肝失疏泄为诱因,导致气滞于内,肝克脾土,脾失健运,肝络阻塞,肝胆疏泄功能异常。
西医治疗脂肪肝主要是降脂和护肝治疗,并将以饮食疗法作为最基础的治疗的方法。
中医常分为四种类型进行治疗:
1、气滞型:多见胁肋胀痛,肝区不适,情志抑郁,治宜疏肝解郁,行气导滞为主。
2、血瘀型:多见肝区刺痛,舌质紫暗或瘀点,治宜疏肝养血,活血化瘀。
3、湿热型:多见胁肋腹满,脘闷纳呆,舌苔厚腻,治宜祛湿化浊,分清畅中。
4、痰瘀型:多见形体肥胖,肝功能异常,舌紫暗,苔腻,治宜柔肝养血,化浊消瘀。
其药物的选用,应由中医师根据患者病情在辩证立法基础上选择具体用药。结合郑先生的属于湿热型和气滞型情况,给予郑先生温胆汤合柴胡疏肝汤加减15付治疗,随访不适症状消失,血压,饮食,睡眠恢复正常。嘱其食疗结合运动调养脂肪肝。
第一是食疗,其原则是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饮食,多吃时令绿叶蔬菜,素食与荤食比例8:2,蛋白质每日总量控制在100克左右,橘子,香蕉,梨和草莓对维护和修复肝脏细胞大有益处,忌食高脂肪油腻,高胆固醇食物,并应少食甜食,少吃油炸食品及含防腐剂的食物。
补气健脾、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用于慢性肝炎属脾气虚弱、血瘀阻络、温热毒蕴证,症见胁痛、腹胀、乏力、尿黄;对急性肝炎属上述证候者亦有一定疗效。
健客价: ¥38疏肝健脾、清热利湿、活血化淤。用于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兼湿热淤滞证。症见:胁肋胀满疼痛,脘痞腹胀,胃纳不佳,四肢怠倦,小便色黄等。
健客价: ¥25清热解毒,疏肝利胆。用于乙型肝炎,辨证属于肝胆湿热内蕴者。临床表现为:肝区热痛,全身乏力,口苦咽干,头晕耳鸣或面红耳赤,心烦易怒,大便干结,小便少而黄,舌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
健客价: ¥4.5清热利湿。用于急、慢性肝炎属肝胆湿热症者。
健客价: ¥20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用于湿热瘀阻所致的急、慢性乙型肝炎,见有乏力、肝病、纳差、脘胀等症。
健客价: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