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T升高就应该抗病毒吗?
现在对于慢性乙肝的治疗,很多患者,甚至有些医生都有这样的误区,就是生搬硬套指南标准,一旦HBVDNA阳性,同时ALT升高到两倍或两倍上限以上,就给患者抗病毒,完全不考虑患者是不是可能有脂肪肝或其他肝脏疾病引起肝功能异常。以至于很多患者其实并没有达到抗病毒治疗标准,却盲目的开始抗病毒治疗,结果疗效并不理想,甚至有些患者即使使用一线强效药物抗病毒,也会发生应答不佳,甚至耐药,给患者及其家属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和精神影响。
ALT升高到底是不是抗病毒的适应证呢?
我们说,是,又不是。其中关键就是ALT升高的诱发原因。如果的确是乙肝病毒诱发的肝功能异常,导致ALT达到正常值两倍或两倍上限以上,毫无疑问应当进行抗病毒治疗,且往往ALT越高,疗效会越好。但若ALT升高不是乙肝病毒引起的,却盲目抗病毒,患者无法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所以,对于初次检查发现ALT升高的患者,需要先排除其他病毒感染、药物肝和脂肪肝等其他原因引起的ALT升高。
我国脂肪肝的发病率在不断增加,使乙肝合并脂肪肝的比例也在不断上升。其发病原因及类型有两种情况:第一是乙肝患者合并脂肪肝,大多处于乙肝的稳定期,突然发胖,体重增加,与多吃含糖食品与膏脂厚味有关;第二是先有脂肪肝,因ALT升高才发现慢性乙肝,50%~80%的患者血清ALT呈轻度或中度升高。乙肝合并脂肪肝的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或仅有少数患者出现乏力、腹胀、肝区胀痛。脂肪肝会影响肝功能,导致ALT升高,如果乙肝合并脂肪肝患者不对其加以重视,往往造成诊断时的误判。
在临床诊疗中,有相当一部分“看似”达到抗病毒标准的初治患者,但B超有明显脂肪肝,针对这类患者,建议先通过饮食控制及增加锻炼进行减重(3~4周),根据减重情况定期复查肝功能,确认ALT恢复正常后则不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对于这类患者,需要提醒他们坚持控制饮食和适当锻炼,且要重视定期监测随访,HBVDNA、肝功能、甲胎蛋白和B超是必查项目,要做到对病情持续跟进,以免慢性乙肝突然发病而不自知,延误了正确的抗病毒时机。如果减重后ALT不下降或反而上升,考虑是乙肝病毒所致,半个月后再次复查肝功能,若ALT仍然升高者,考虑开始抗病毒治疗。
脂肪肝会影响患者对抗病毒治疗疗效,并加速肝病进展
如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良好,服用的也是强效一线抗病毒药物(恩替卡韦、替诺福韦),没有耐药,但HBVDNA载量无下降或者阴转。排除部分对抗病毒药物应答不佳的患者,相当一部分患者可能是脂肪肝在背后作祟。国内外临床研究都发现,与单纯的慢性乙肝患者相比,脂肪肝会导致药物的抗病毒作用明显下降,且治疗时间延长。此外,有大量临床研究数据证明,合并脂肪肝的慢性乙肝患者,更容易发生肝硬化及肝癌。
对乙肝合并脂肪肝的患者而言,在抗病毒治疗的同时,有必要采取措施控制肥胖、糖尿病等代谢因素,以提高抗病毒疗效,获得更好的应答。脂肪肝看似寻常,但其对慢性乙肝的影响不可谓不大,需要引起足够高的重视,以免抗病毒治疗的“千里之堤”,溃于脂肪肝这个“蚁穴”。
清热祛湿,凉血解毒。用于风热感冒,流感。
健客价: ¥7.5辅助改善中毒性肝损伤(如药物、毒物、化学物质和酒精引起的肝损伤等)以及脂肪肝和肝炎患者的食欲不振、右上腹压迫感。
健客价: ¥66用于脂肪肝、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辅助治疗。
健客价: ¥60辅助改善中毒性肝损伤(如药物、毒物、化学物质和酒精引起的肝损伤等)以及脂肪肝和肝炎患者的食欲不振、右上腹压迫感。
健客价: ¥57中毒性肝脏损害;慢性肝炎及肝硬化的支持治疗。
健客价: ¥33消化湿浊,活血散结、补益肝肾。用于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湿浊内蕴,气滞血瘀或兼有肝肾不足郁热证,症见肝区闷胀不适或闷痛、耳鸣、胸闷气短、肢麻体重、腰膝酸软、口苦口粘、尿黄、舌质暗红,苔薄黄腻、脉或弦数或弦滑等。
健客价: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