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丙肝新药在我国陆续获批上市,如何选择既适合自己病情又“物美价廉”的DAA呢?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导致终末期肝病(end-stageliverdisease,ESLD)的一个重要原因,一旦感染HCV,多达80%的患者将演变为持续的慢性感染、继而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1]。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目前全球约有1亿8500万人感染HCV,每年有35万人死于与丙型肝炎感染相关肝病。2015年WHO正式提出“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的倡议。能否做好全球范围内HCV感染的控制与慢性丙型肝炎(CHC)的治疗,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保证。
随着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的研制成功,医药界真正做到了靶向阻断HCV的复制过程(NS3/4A蛋白酶、NS5B聚合酶和NS5A复制复合物),使彻底治愈丙型肝炎成为可能。但影响DAAs方案疗效的因素有很多,如:患者感染HCV的基因亚型、病毒复制水平的高低、患者是否存在对DAAs药物的耐药性以及药物本身的安全性、是否已进展至肝硬化阶段、肝功能代偿情况等。
随着越来越多此类丙肝新药在我国陆续获批上市,如何选择到既适合自己的病情又“物美价廉”的DAA呢?
2017年,美国Corman教授领衔的一项关于择必达(Zepatier,EBR/GZR)在1型丙型肝炎慢性感染患者中的卫生经济学研究发表在国际学术杂志《ValueHealth》上[2]。该研究详细比较了目前临床治疗中常用的四种DAAs治疗方案在1型HCV感染患者(研究者根据患者基线时的病毒学等特征进行亚组分析)中的药物经济学价值。
常用DAAs治疗方案进行药物经济学的亚组分析
我们知道,患者本身的肝病状态也是影响药物抗病毒作用发挥的重要因素,是否存在肝硬化对各种DAAs方案的疗效都会产生影响。此外,既往抗HCV治疗史也会影响疗效。本研究结果显示:相比较其他三种治疗方案,EBR/GZR±RBV在非肝硬化的GT1a型HCV感染人群(无论患者过去是否接受过抗病毒治疗)和即便已经进展到肝硬化阶段的GT1b型HCV感染的初治人群中,均达到总药物花费金额最低且质量调整寿命年(QALY)最长、增量成本效用比(ICUR)具有绝对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