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肝炎的认识及预防
摘要:需要注意的是,艾滋病患者较常人更易感染丙肝病毒,据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统计,约25%艾滋病患者也是HCV携带者。而对于健康人,一些日常接触,如一起用餐、共用餐具、交谈、握手、拥抱都不会传染丙肝。
丙肝是常见的病毒性肝炎之一。
国家卫计委疾控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现有丙肝病毒感染者760万。丙型肝炎是一种传染性肝脏疾病,严重程度从持续数周的轻度疾病到严重的终身危害肝脏的疾病。它是由于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主要通过与感染者的血液接触而传播。丙型肝炎可以是“急性”或“慢性”。
急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一种短期疾病,发生在某人暴露于丙型肝炎病毒前6个月内。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急性感染导致慢性感染。
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丙型肝炎病毒遗留在人体内的长期疾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以持续一生,并导致严重的肝脏问题,包括肝硬化或肝癌。
丙肝的传播途径
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某些地区,静脉注射毒品所导致的HCV传播占60%~90%;
母婴传播,HCVRNA检测阳性的母亲,传播给新生儿的几率约4%~7%;
剃须刀或牙刷等日用品共用时存在皮肤黏膜破损;
性生活过程中出血也可能会传播丙肝病毒,所以
月经期性生活、
肛交等性行为更容易导致丙肝病毒的传播;另外有多个性伴侣的人,如果进行无保护措施的性接触,会增加感染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艾滋病患者较常人更易感染丙肝病毒,据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统计,约25%艾滋病患者也是HCV携带者。而对于健康人,一些日常接触,如一起用餐、共用餐具、交谈、握手、拥抱都不会传染丙肝。如果在交谈中,丙肝病毒携带者不小心
咳嗽,或者打喷嚏,也不用担心会把丙肝病毒传染给他人,唾液并不能传播丙肝病毒,甚至亲吻等这样的密切接触也基本不会传染丙肝。
以下这些行为不会传染丙肝病毒
预防感染丙肝
调查发现,我国丙肝感染率为3.2%,较乙肝明显低。只要采取以下措施,就能最大限度避免感染丙肝:①尽量减少输血,如必须输血,尽量用志愿供血者的血,而不用职业供血者的血。②不要共用牙刷、牙杯、剃须刀等卫生用具。③不任意纹身和穿耳环孔,即使在此过程中用酒精消毒,也不能灭活病毒。④夫妻有一方丙肝感染,夫妻性生活时应使用安全套。⑤如果某部位出血,应该用消毒剂擦干,不要污染他人用品。⑥禁止注射毒品,禁止卖淫嫖娼。
丙肝的检查办法
首先需要检查丙肝病毒抗体(又叫丙肝抗体、抗HCV),水平越高被感染的可能性越大。
检查丙肝病毒定量,也就是HCVRNA的水平。通过检查确定是不是丙肝感染、并测量血里面病毒的多少。
肝功能检查。肝功能检查主要是看肝脏损害、肝炎轻重的情况。
病毒分型(都是丙肝还有不同分型),最常见是1b型,其次是2a,3型比较难治。治疗也是不同的,1b需要用吉二代,2a需要索菲布韦。3型吉二代+利巴韦林(2016.3月美指南更新),规律治疗长期治愈率都在85%以上。
丙肝病毒定量(HCVRNA)确定是阳性,那么就可以确诊为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也就是丙肝患者。需要尽快治疗。对于仅仅是丙肝抗体阳性而病毒定量阴性的患者来说,每隔一段时间(三个月)就需要做一次丙肝病毒定量检测。如果查出病毒定量为阳性,那么就需要尽快治疗。如果多次检查HCVRNA都是阴性,那么每半年定期复查丙肝病毒定量就可以了,不需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