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肝病频道 > 肝病种类 > 其他肝病 > 第一话:病毒性肝炎有几种?

第一话:病毒性肝炎有几种?

2018-03-01 来源:乙型肝炎防治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乙肝主要是经血液或注射途径传播,凡含有HBV的血液或液体(渗出液、创伤分泌液、羊水、含血液的唾液等)直接进入或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进入体内就会造成传播。

病毒性肝炎有哪些类型?

目前,病毒性肝炎主要有甲型病毒性肝炎、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丁型病毒性肝炎及戊型病毒性肝炎五种。其他如庚型肝炎病毒与肝炎的关系不确定,可能为“过路”或“旁观”病毒。

病毒性肝炎

答案详解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不同的嗜肝病毒所引起的肝脏损伤和炎症的传染性肝病。目前病毒性肝炎主要有五种:

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肝)、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

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丙肝)、

丁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丁肝)、

戊型病毒性肝炎(简称戊肝)。

传染源

其中,甲肝的传染源是甲肝患者及隐性感染者。在患者潜伏期的后期及症状出现后1周内,患者经粪便排除甲肝病毒,于黄疸出现后大便排病毒明显减少,2~3周后便检测不到病毒。甲肝系粪口途径传播,可通过食物、饮水和人与人亲密接触而传播。食物和饮水传播往往可引起此种病毒暴发流行,20世纪80年代上海市甲肝大流行就是有代表性的例子。人群普遍易感,尤以青少年为主。戊肝传播方式与甲肝相似。

乙肝的传播源主要是急性和慢性乙肝患者及慢性乙肝病毒(HBV)携带者。我国有人口众多的无症状HBV携带者,临床上症状轻微的无黄疸乙肝患者常被误诊或忽视,其实他们作为传染源的意义比黄疸型更重要。乙肝主要是经血液或注射途径传播,凡含有HBV的血液或液体(渗出液、创伤分泌液、羊水、含血液的唾液等)直接进入或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进入体内就会造成传播。

乙肝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有:

1、母婴传播,我国HBV携带者有1/3~1/2是由此途径传播;

2、医源性传播,主要指通过注射、手术、拔牙、采血、预防接种、针刺等引起感染;

3、输血、血制品、血浆;

4、性传播;

5、与血液和液体相关的生活接触。

丙肝传播方式与乙肝相似,丁肝亦然。

从病程上来讲,病程在6个月之内的为急性肝炎,病程超过6个月者为慢性肝炎,其中甲型、戊型病毒性肝炎只表现为急性肝炎。乙型、丙型、丁型病毒性肝炎可以呈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的表现,并有可能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结局。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病毒感染的潜隐性,对于乙型、丙型、丁型病毒性肝炎,即使患者不能提供6个月以上的病史,也比一定能排除慢性肝炎的可能。丁型肝炎病毒与乙型肝炎病毒协同或重叠感染,可使病情加重,进而发展成肝硬化。

不同的病程发展阶段表现不同:

急性肝炎:

患者出现近期内持续3~7天以上的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症状,如乏力、食欲减退、恶心等。肝脏肿大并有压痛、肝区叩击痛,部分患者可有轻度脾大体征。化验时可发现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血清病原学检测呈阳性。若不伴有胆红素的升高,即为急性无黄疸型肝炎;若伴有胆红素升高,则为急性黄疸型肝炎。

慢性肝病:

急性肝炎病程超过半年,或原有乙型、丙型肝炎或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史,本次又因同一病原再次出现肝炎症状、体征及肝功能异常者,可以诊断为慢性肝炎。发病日期不明,或虽无肝炎病史,但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符合慢性肝炎特征,或根据症状、体征、化验及B超检查综合分析,亦可做出相应诊断。

重型肝炎:

也称肝功能衰竭,据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和肝病学分会2006年建议可做如下分型:

1、急性肝功能衰竭:

以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4周内出现极度乏力,消化道症状明显,迅速出现II度以上肝性脑病,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40%并排除其他原因者,肝浊音界进行性缩小,黄疸急剧加深。按时限分为超急性型(<10天)和爆发性型(10~30天)两种亚型。

2、亚急性肝功能衰竭:

以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5~24周出现极度乏力,消化道症状明显,同时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40%并排除其他原因者,黄疸迅速加深,血清总胆红素大于正常10倍,出现II度以上肝性脑病,或腹水及其相关症候(包括胸水等)者。

3、慢性肝功能衰竭:

有慢性肝病基础,发展前为代偿期肝硬化或已有失代偿期者。

4、慢加急性肝衰竭

原有慢性肝病(肝硬化),为代偿期或失代偿期,表现为急性肝衰竭。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