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得知自己患了胆囊息肉的同时,你是否会问胆囊息肉会癌变吗。专家提醒:胆囊息肉有两种分类,即真性息肉和假性息肉,如果是真性息肉,就是癌变前兆,与胆囊癌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又称肿瘤性息肉。
为了提早预防胆囊息肉癌变,在获悉患有胆囊息肉后首先要明确息肉的性质,通常真性息肉主要指胆囊腺体、肌层增生引起的息肉,通过超声检查确诊,能够检测到小于5毫米的息肉。如果怀疑是恶性息肉,还要进行多普勒超声、CT、核磁共振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CT检查)等检查。假性息肉主要有胆固醇性息肉、炎性息肉、胆囊腺肌瘤,其中最常见的是胆固醇结晶,但这类息肉不会癌变。另外,胆囊息肉患者还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特别是胆固醇结晶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
因为真性息肉导致癌变的几率很大,因此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有恶性倾向,应尽早实施手术。而如果是多发、较小的胆固醇息肉,大多不需要手术,只要每年体检1次即可。但是,单发息肉要高度注意,年龄在50岁以下的患者,如果息肉小于10毫米,应每3~6个月随访检查1次;对于年龄在50岁以上的患者,如果单发息肉大于10毫米,同时患有胆囊结石,通过多普勒彩超检查病变有丰富血供,就表示有恶性的可能,应早到医院诊治,决定是否应该手术。
目前,治疗胆囊息肉的手术方法主要是胆囊切除术,包括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和传统开腹手术。如果患者有癌变倾向,最好不要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如果胆囊腺瘤患者已经实施胆囊切除术,就不用担心会癌变,因为胆囊已经不在了。
由此可见,胆囊息肉还是存在癌变的可能的,因此患者要及时搞清楚息肉是真性还是假性,如果是真性就要查清有没有癌变的可能。
人们所讲的肝囊肿通常指非寄生虫性肝囊肿。其真正的发病率尚不清楚,目前临床上的病理有增多的趋势,其原因与B超、CT等影象学诊断方法普及有关。
肝囊肿中以孤立性囊肿及多囊肝多见,孤立性肝囊肿通常无任何症状,若囊肿较大可出现压迫症状,如腹痛、恶心、腹泻等。囊肿的发生部位以右肝居多。
多发性肝囊肿又称多囊肝,有半数以上的病人合并有多囊肾,多囊肝常侵犯整个肝脏,也有少数多囊肝病人的病变局限于肝脏的一叶或半肝范围。
当肝的囊肿大至一定程度,影响健康,如出现消化吸收不良等,或囊肿破裂、感染等并发症时,才考虑手术治疗。万一你出现急性严重腹痛、呕血或排黑色大便,应即到医院就诊。
在平时,要注意避免碰撞右侧肋间及右上腹,以免引起囊肿破裂。单纯是多囊肝,预后良好,在一组病例中,无一例患者的肝脏多囊病促使其死亡或健康情况恶化。多囊肝有1/3~1/2伴有多囊肾,多囊肾则可引起肾功能衰竭而致死亡。而若是肾脏未见异常,是非常值得庆幸的。
多囊肝如果同时又有多囊肾等,属于多囊脏器,往往与遗传因素有关。对于较大的肝脏囊肿,如果病人有症状,可以考虑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治疗,但效果不太满意。如果严重影响肝功,则需考虑进一步治疗。
如果您有任何健康方面的疑问请添加微信公众号:健客健康咨询,健客健康咨询为各位朋友提供全面专业的疾病咨询和健康资讯,健客健康咨询真诚为您服务。健康宗旨:让每一个人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