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肝病频道 > 肝病种类 > 丙肝 > 丙肝的“治本”之举 高危人群“你我他”

丙肝的“治本”之举 高危人群“你我他”

2017-05-30 来源:健客网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转氨酶正常的丙肝患者对于抗病毒的疗效与转氨酶升高者相似,所以对血液中HCVRNA阳性的患者,即使其转氨酶无明显升高,也可给予抗病毒治疗。

  由于丙肝病毒可在慢性丙肝患者肝脏内大量繁殖,导致肝脏的慢性炎症坏死,久而久之,这种肝脏的慢性破坏可导致瘢痕形成也就是医学上所称的“肝纤维化”,再进一步则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原发性肝癌。

  抗病毒丙肝的“治本”之举!

  为了阻断丙肝病毒的猖狂进攻,抗病毒治疗是有的放矢的“治本”之举。

  所幸的是,对丙肝进行抗病毒治疗的疗效要优于乙肝。

  药物联手,疗效明显提高

  丙肝抗病毒治疗的发展经过了三个重要阶段。

  在α干扰素应用到临床之前,我们没有特殊的治疗方法,α干扰素的治疗揭开了丙肝抗病毒治疗的新篇章,这是第一个里程碑;此后发现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过去称“病毒唑”)可以显着提高抗病毒的效果,因此,利巴韦林作为联合治疗用药成为丙肝抗病毒治疗的第二个里程碑;2003年在我国上市的聚乙二醇化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的治疗方案,达到了目前丙肝抗病毒治疗的最高疗效,是丙肝抗病毒治疗的第三个里程碑。

  如果正确治疗,可以使3/4的丙肝患者获得持续的抗病毒应答。

  不过,目前仍有部分丙肝患者不重视抗病毒治疗,只是进行一般的保肝降酶对症治疗。

  在了解了治疗新进展后,患者应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重视正规的抗病毒治疗,争取痊愈的机会,防止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

  治疗目标,限制病毒繁殖

  抗丙肝病毒治疗的目标当然是希望能够彻底清除人体内的丙肝病毒,但在目前条件下还难以做到这一点。

  因此,只有退而求其次,最大限度地抑制或压制病毒的繁殖,也就是使血液中的病毒转阴(实际上是降低到检测不到的水平)。

  这样也能延缓或减轻肝脏的破坏,从而尽量避免发展为肝硬化、肝衰竭或肝癌,同时也能改善生活质量。

  抗病毒治疗,并非人人皆可

  不是所有的丙肝患者都需要抗病毒治疗。

  首先,一定要经过化验证明血液中的丙肝病毒核糖核酸(HCVRNA)阳性时才需要抗病毒治疗。

  有些人单纯丙肝病毒抗体(抗-HCV)阳性,但是HCVRNA阴性,这种情况一般认为是既往发生的丙肝病毒的感染,或处于病情的恢复期,或病程的稳定状态,不需要抗病毒治疗。

  大家也许知道,目前对于慢性乙肝患者的抗病毒治疗,不仅要求其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阳性,而且要求其转氨酶升高2倍以上,这是因为转氨酶正常的情况下,抗病毒治疗效果很差。

  但最近的研究发现:转氨酶正常的丙肝患者对于抗病毒的疗效与转氨酶升高者相似,所以对血液中HCVRNA阳性的患者,即使其转氨酶无明显升高,也可给予抗病毒治疗。

  人们都知道“病从口入”,但实际上“病从血入”的危害也很严重。丙型肝炎就是主要通过输血或使用血制品引起的感染。输新鲜血浆、凝血因子、血小板浓缩液、白蛋白血制品等都可能引起丙肝。

  丙肝病毒跟其他病毒不同,急性感染期80%的患者无症状或者仅有乏力的感觉,所以很多人感染了病毒也不知道,容易造成漏诊。但是随着疾病的发展,75%至85%的急性丙肝会转为慢性,更可怕的是感染后的15至20年内,都不会有任何明显症状。这就造成了治疗不及时,最终会转为肝硬化和肝癌。

  肝病防治专家们最担心的是,丙肝流行的紧迫形势被大众忽视了。1993年以前我国对输血和血液制品没有完全实施丙肝病毒检测,所以1993年前接受过输血或血液制品者被列为丙肝的高危人群。在1993年以前感染的丙肝患者,如今已有部分开始发病,预计再过10年,大量丙肝引起的肝硬化、肝癌病人将浮出水面,而这些人中的大部分直到今天还不知道自己感染了丙肝。

  目前尚无丙肝疫苗用于临床,要远离丙肝关键在于预防。要尽量减少输血;输血时尽量用志愿供血者的血,而不用职业卖血者的血;对供血者要严格全面筛选(因为在需要输血时,患者并没有选择余地,医源性预防十分重要,包括对供血者的筛选,查肝功、丙肝抗原和抗体,阳性者不能成为供血者);输液、注射、穿刺等均有可能传播丙肝病毒,一定要严格无菌操作,确保一人一针一管。

  一旦确诊慢性丙肝,一定要进行系统的抗病毒治疗。目前,虽然用于抗病毒的药物较多,但首选干扰素。

  丙肝病毒感染高危人群

  既往有过不洁注射(包括数年前偶尔注射)、共用针灸针、静脉吸毒、不洁文身、扎耳洞、接受不洁拔牙和有创治疗、不洁性生活的人,都是丙肝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

  1987年以前做过凝血因子检测者,长期血液透析、持续(或间隙)转氨酶增高者,卫生保健工作者,急救中心人员,公共安全人员,丙型肝炎病毒阳性母亲所生的婴儿,也应检查是否感染了丙肝病毒。

  此外,胃镜、肠镜等内镜检查有可能传播丙型肝炎病毒,需采取严格的消毒措施。

  丙肝高危人群自我检测表

  根据中国《丙型肝炎防治指南》定义的丙肝传播途径,专家制定出这份高危人群自我检测表,读者只需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填答,几分钟就能知道自己是否属于丙肝的高危人群,从而排除自身感染丙肝的可能性。

  若有以下症状,请在括号内画“√”

  曾在1993年之前输过血或接受过血制品。(曾做过胃镜、内窥镜检查。()

  曾做过未经严格消毒的针灸治疗。()

  曾做过血液透析或器官移植。()

  曾经用过未经严格消毒的牙钻等牙科器械。()

  曾与他人共用同一个注射器。()

  曾在理发室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理发、剃须刀具。()

  曾经用过未经严格消毒的器具进行文身、文眉、穿耳环孔等皮肤黏膜损伤性操作。()

  曾在美容院进行过抽脂、割双眼皮等创伤性美容项目。()

  曾有过多名性伴侣。()

  密切接触血液的医护工作人员。()

  家庭成员中有丙肝患者。()

  以上选项只要有一项“√”,那么您就属于丙肝高危人群。不管这类人群的肝功能是否正常,出于对自身健康管理的长远考虑,专家建议应该到正规医院进行丙肝抗体检查,排除丙肝,从而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如果您有任何健康方面的疑问请添加微信公众号:健客健康咨询,健客健康咨询为各位朋友提供全面专业的疾病咨询和健康资讯,健客健康咨询真诚为您服务。健康宗旨:让每一个人更健康。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