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肝病频道 > 肝病种类 > 酒精肝 > 酒精性肝病的营养搭配 肝病诊断标准

酒精性肝病的营养搭配 肝病诊断标准

2017-05-29 来源:健客网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酒精性肝硬化:早期结节甚为细小,晚期再生结节增大,界限清楚,绕以致密纤维组织。结节内有时可见肝细胞脂变或铁颗粒沉积。根据肝内有无活动性炎症,又将肝硬化分为活动性和非活动性。

  酒精性肝病表现多样,初期通常表现为脂肪肝,进而可发展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和酒精性肝硬化。在严重酗酒时可诱发广泛肝细胞坏死甚或肝功能衰竭。

  一、酒精性肝病临床诊断标准

  1.有长期饮酒史,一般超过5年,折合乙醇量≥40g/d,女性≥20g/d;或2周内有大量饮酒史(>80g/d)。乙醇量换算公式为:g=饮酒量(ml)×酒精含量(%)×0.8(乙醇比重)。

  2.禁酒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aminotrans-ferase,AST)、和γ-谷氨酰转肽酶(gamma-glutamyltransferase,GGT)明显下降,4周内基本恢复正常,即在2倍正常上限值以下。肿大的肝脏1周内明显缩小,4周基本恢复正常。

  3.诊断时应注意是否合并HBV或HCV感染,除外代谢异常和药物等引起的肝损伤

  未能符合上述条件者,应取得组织学诊断证据。下列项目可供诊断参考:AST/ALT>2,血清糖缺陷转铁蛋白增高、平均红细胞容量增高、酒精性肝细胞膜抗体阳性血清谷氨酸脱氢酶/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0.6,以及早期CT测定肝体积增加,每平方米体表面积>720cm3。应注意有遗传易感性等因素时,即使饮酒折合乙醇量<40g/d也会发生酒精性肝病。

  二、酒精性肝病临床分型诊断

  符合酒精性肝病临床诊断标准者,其临床分型诊断如下。

  1.轻型酒精性肝病:有长期饮酒史,但肝功能检查基本正常,肝组织学表现符合轻型酒精性肝病者。

  2.酒精性脂肪肝:影像学诊断(CT或B超)有脂肪肝特异性表现或经病理证实者。

  3.酒精性肝炎:未作活检,应符合下列诊断依据和附加项目中3项或以上。诊断依据:(1)饮酒量增加可作为发病或恶化的诱因;(2)AST为主的血清转氨酶升高;(3)血清胆红素升高(>34.2μmol/L)。附加项目:(1)腹痛;(2)发热;(3)外周血象白细胞增加;(4)ALT增高>2.0ULN;(5)GGT增高>2.0ULN(注:ULN为正常值上限)。

  重型酒精性肝炎可合并肝性脑病和凝血酶原活动度降低(<40%)等肝功能衰竭表现。

  4.酒精性肝硬化:有肝硬化临床表现者,在诊断时应区分为代偿性和失代偿性。

  三、酒精性肝病病理诊断标准

  1.轻型酒精性肝病:肝内可见酒精性肝病的几种基本病变,但程度轻较。

  2.酒精性脂肪肝:肝小叶内>30%肝细胞发生脂肪变,依脂肪变范围分轻、中和重度。脂肪变肝细胞达30%~50%者为轻度,50%~75%者为中度,>75%者为重度,脂肪变以大泡性为主,偶见脂肪性肉芽肿。少数酗酒者可发生小泡性脂肪变。禁酒后2~4周轻度脂肪变可消失。

  3.酒精性肝炎:肝细胞呈气球样变和透明性变,细胞浆内可见Mallory小体。有时可见巨大线粒体、肝细胞内淤胆、小胆管增生及铁颗粒沉积。炎症坏死灶内有中性白细胞浸润,易见凋亡小体,坏死可融合。可伴不同程度的脂肪变性及纤维化。

  据炎症坏死灶范围和分布,可分为轻、中和重度。轻度:坏死灶主要见于3带;中度:炎症坏死灶明显增多,不限于3带,周围常见气球样变或透明变性肝细胞,胞浆内可见Mallory小体;重度:在慢性酒精性肝炎病变基础上,发生肝细胞弥漫变性、坏死和胆汁淤积,多见于短期内有大量饮酒史。

  4.酒精性肝纤维化:肝细胞周围纤维化和静脉周围纤维化多见,严重者可致终末静脉闭塞。汇管区纤维化向周围延伸形成星芒状纤维化,可发展形成纤维间隔,可伴或不伴脂肪变和炎症。

  据纤维化程度可分为轻、中和重度。轻度:肝细胞周围纤维化见于3带或波及2带,少数纤维间隔形成,小叶结构保留;中度:纤维间隔增多,广泛肝细胞周围及静脉周围纤维化,至小叶结构紊乱;重度:早期有时可见广泛的终末静脉周围纤维化,沿3带形成含扩张血窦的血管纤维间隔,将小叶分隔成微小结节,随结节的再生改建,逐渐向典型的小结节性肝硬化发展。

  5.酒精性肝硬化:早期结节甚为细小,晚期再生结节增大,界限清楚,绕以致密纤维组织。结节内有时可见肝细胞脂变或铁颗粒沉积。根据肝内有无活动性炎症,又将肝硬化分为活动性和非活动性。

  酒精性肝炎患者可有继发性蛋白质热能不足性营养不良,并与疾病的严重度和病死率有相关性。有人给酒精性肝病患者每天100g蛋白质口服,总热能3000kcal,辅或不辅以氨基酸,治疗17例患者,无一例死亡,肝功能也有改善;而18例对照组中死亡4例。继患者的营养状态改善后,免疫功能也随之改善。

  动物实验表明,酒精性肝病中的肝损伤与饮食中脂质含量有一定的关系,饮食中脂质含量高者更易形成脂肪肝和肝纤维化。同时给以富含饱和脂肪酸的饮食,可减轻或阻止脂肪肝和肝纤维化的发生,而同时给以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饮食则可诱发和加剧脂肪肝与肝纤维化;

  如对酒精性肝病患者给以富含饱和脂肪酸饮食,可使脂肪肝和肝纤维化减轻或消失,而用富含不饱和脂肪酸饮食则未见好转。因此饮食中脂肪酸成分可影响酒精性肝病的病变;调整饮食成分或可减轻酒精性肝病的病变。

  动物实验表明,营养对酒精性肝病的作用与物种有关。代偿失调的肝病患者,如其热量是以酒精补充,同时给予营养充足的膳食,则肝病可逐渐好转,但如果膳食中蛋白质含量低,这些病人在戒酒后肝功能也不会改善。营养不良和酒精的肝毒性作用可能起协同作用,但酒精的作用更大。在充足的营养条件下,一定范围内的饮酒量不会引起肝损害,但超过酒精中毒的临界值,膳食调节就无保护作用。

  如果您有任何健康方面的疑问请添加微信公众号:健客健康咨询,健客健康咨询为各位朋友提供全面专业的疾病咨询和健康资讯,健客健康咨询真诚为您服务。健康宗旨:让每一个人更健康。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