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肝病频道 > 肝病治疗 > 肝病用药 > 中国科学家发现新的抗乙肝病毒基因 乙肝患者有望停药

中国科学家发现新的抗乙肝病毒基因 乙肝患者有望停药

2017-04-18 来源:健客网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乙肝病毒,乙肝病毒携带者及慢性感染者有3.5-4亿人,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

  从遗传学、病毒学、功能和分子机制等多个角度,首次发现一种“整合因子复合体”基因INTS10可激活人体先天性免疫功能,发挥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作用。

  这一研究成果揭示了“整合因子复合体”具有此前从未被发现的抑制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新作用,为其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同时,有助于深入了解乙肝病毒慢性感染的分子机制,为有效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新的候选生物靶标。这一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

  目前中国约有1.2亿名乙肝病毒慢性携带者,预防和治疗慢性乙肝涉及国计民生。为了发现与乙肝病毒慢性感染相关的易感基因或抗性基因,周钢桥科研团队牵头联合广西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和中山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汇集了10000余例全基因组分型数据,从中筛选出1251例乙肝病毒慢性感染者和1057例已自然清除乙肝病毒感染的对照个体,系统比较了两组的遗传学差异。随后,又在来自国内其他4个地区的共计3905例感染者和3356例对照个体中,对这些遗传差异进行了大规模验证,最终在染色体8p21.3位置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与乙肝病毒感染相关的基因区域。进一步的功能研究显示,该区域的INTS10基因能够激活细胞内RIG-I样受体通路中的关键分子IRF3,并显著促进III型干扰素的表达,最终发挥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功能。

  “整合因子复合体”是一种多功能蛋白质复合物,由至少12个成员组成,能够介导核糖核酸的加工,进而在基因组损伤应答、肿瘤的发生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是,以往未发现整合因子复合体成员在病原微生物感染致病过程中发挥作用,因此,这项研究首次发现该复合体具有一种此前未知的新功能,从而为整合因子复合体的研究以及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众所周知,干扰素诱发的免疫反应是抵御乙肝病毒感染的关键,但是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机体免疫细胞分泌的I型、II型干扰素上。这项研究发现肝细胞本身具有分泌III型干扰素进而发挥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作用,从而为III型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人的肠道微生态系统极其复杂,一个健康人的肠道内有超过1000种细菌,总数达100万亿左右。肠道菌群参与维持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和机体免疫功能。目前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紊乱与多种肠道和肠道外疾病相关。

  粪菌移植是重建肠道菌群的核心手段。据了解,2014年底,中山医院消化内科建立了标准化的粪菌移植体系,现已完成移植治疗200人次,数量居国内医院前列,尤其在病毒性肝炎、炎症性肠病和便秘方面取得理想效果。

  “做粪菌移植要先寻找供体,粪便健康的志愿者经过筛查、体检后,全自动获取其中的粪菌,并利用胃肠镜打入到接受治疗者的肠道中。像美国就有专门的‘粪便银行’。”陈立刚说,希望身心健康的市民踊跃加入供体行列中,除可免费体检外,还有一定的交通补贴。

  【效果】

  慢性乙肝患者做粪菌移植

  或将有望攻克“停药难”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乙肝病毒,乙肝病毒携带者及慢性感染者有3.5-4亿人,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我国有乙肝病毒携带者约1.2亿,约占全球总量的1/3,而厦门地区正是传统的乙肝高发区。我国肝硬化和肝癌患者中,由乙肝引起的比例分别为60%和80%。

  慢性乙肝治疗的主要困难在于HBeAg血清学转换率低、停药难。以目前口服抗病毒药物中效果最好的替诺福韦酯为例,经一年的抗病毒治疗,“大三阳”转为“小三阳”的比例仅为21%;经过5年的抗病毒治疗,这一比例也仅提高到28%。绝大部分停药的患者将面临肝炎复燃乃至“肝衰竭”的威胁,最终可导致肝硬化甚至肝癌。研究中发现,如果对已进行3年以上抗病毒治疗但仍持续“大三阳”的患者进行若干次粪菌移植,HBeAg清除率可高达80%。“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