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征及预防
摘要:对我院住院行肝脏活检穿刺病理与临床诊断药物性肝损害的患者回顾分析,以西药组161例患者为对照,研究157例中药药物性肝损害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
目的:研究中药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征,探讨中药药物性肝损害的防治策略。
方法:对我院住院行
肝脏活检穿刺病理与临床诊断药物性肝损害的患者回顾分析,以西药组161例患者为对照,研究157例中药药物性肝损害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
结果:中药组药物性肝损害临床类型和西药组构成无差异(P>0.05);临床表现中药组和西药组相似,但乏力和消化道症状更为常见(P<0.05)。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中药组ALT、AST、GGT、ALP分别为437.10&plu
smn;416.13 U/L、300.10±278.73 U/L、205.30±178.82U/L、151.65±84.93 U/L,西药组617.29±422.19 U/L、502.94±290.28 U/L、280.10±229.25 U/L、187.67±153.78 U/L,升高水平较西药组为低(P<0.01)。用药原因分析本组中药药物性肝损害的首要用药原因是保健与美体美容,占21.02%,其次是皮肤科用药占15.29%,
妇科用药占12.10%。用药持续时间分析显示,43.31%的患者持续用药超过2个月。
结论:中药药物性肝损害乏力和消化道症状更为常见,但肝组织损伤的程度并不比西药组重,避免疗程过长和不恰当用药对预防中药药物性肝损害极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