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肝病频道 > 肝病护理 > 常见误区 > 乙肝药物治疗问题误区

乙肝药物治疗问题误区

2015-05-14 来源:健客网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免疫调节相对于不同的病程有不同的处理,一味的增强免疫,对患者没有好处,而且对于一些免疫耐受的患者,也没有必要盲目去追求免疫增强,同样可能会造成肝功的波动。

  保肝降酶药物

乙肝</a>药物治疗问题误区" width="400" height="300" src="//img.jianke.com/article/201505/880004859-20150514191927815.jpg" />

  保肝降酶作为辅助药物,品种和数量众多,根据功能来看,分为以下几类:

  护肝药物有肌苷、益肝灵(水飞蓟素)、VitB、VitC等;缓解炎症药物有复方甘草甜素、甘力欣、强力新(强力宁)等;降酶药物有联苯双酯、五味子、垂盆草等;退黄药物有门冬氨酸钾镁、腺甘蛋氨酸、苯巴比妥等;中草药有山豆根(肝炎灵)、苦参素等;抗纤维化药物有干扰素、秋水仙碱等。

  在国内,源于中药的多种降酶药物,保肝降酶是我国医生尤其是中医的特长。一般来说,血清转氨酶降低即是肝脏炎症的缓解。然而,在临床上,有时血清转氨酶水平高低并不能评价肝内炎症活动程度的轻重,有时应用降酶药物使ALT复常,但肝组织炎症坏死仍很明显,从而失去了判断病情的尺度,所以应该慎重,在符合抗病毒条件时,还是应该考虑抗病毒治疗。

  应该注意的是,“保肝”治疗在急性肝炎、不适合抗病毒药物的慢性乙肝和不同基础疾病的肝功能衰竭病人,常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但是对于慢性乙肝病人,肝脏炎症缓解后常常仍然存在病毒感染,因此“护肝”治疗只是阶段性的处理,而关键在于清除病毒。而且保肝药物多数机理并不明确,可以说,理论上存在保肝的药物,实际中并不一定能保肝,市场琳琅满目的保肝药品,多数只能算作安慰剂。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