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因
1.结石形成的基本条件尿中含有形成结石的晶体(指磷酸盐、草酸盐、尿酸盐等)和晶体聚合抑制物质(指焦磷酸盐、黏多糖、多肽、尿素、枸橼酸、镁等),后者使尿液维持过饱和状态,阻止尿中晶体的聚合。形成结石的晶体过多或晶体聚合抑制物质减少,是结石形成的基本条件。结石的形成先有核心,然后尿液成分逐渐围绕核心沉积而形成结石。
2.结石形成的诱发因素
(1)尿路感染:感染的细菌、脓块、坏死组织等都可构成结石的核心。常见的细菌有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等。这些细菌,有将尿素分解为氨的作用,从而使尿液变为碱性,有利于磷酸盐沉淀而形成结石,即所谓“感染性结石”。
(2)尿路梗阻:包茎、尿道狭窄、前列腺增生等,均可引起尿流不畅,尿液淤积易致晶体沉淀形成结石。
(3)异物:尿路内存留的异物,可成为结石的核心,尿中晶体易于沉淀其表面而形成结石。
(4)新陈代谢紊乱:全身性代谢紊乱后,易使某种结石成分过多排出,形成相应的结石:①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由于钙和磷的代谢异常,导致血钙、尿钙、尿磷的含量增高而发生肾结石;②痛风:因尿酸代谢紊乱,致使血中尿酸含量增高,尿中尿酸排泄量增加,尿酸沉淀形成尿酸盐结石;③特发性高尿钙症:因尿钙增多,易于沉淀形成结石。
(5)营养:儿童营养缺乏时,会出现营养不良性酸中毒,而发生膀胱的尿酸结石。
(6)长期卧床:骨折或截瘫患者,长期卧床骨质脱钙,血钙上升,尿钙亦增高,同时因尿液的潴留,并发感染,均易形成结石。
(7)生活环境:尿石症在某些地区多发,可能与气候、地质、水质等因素有关。
(二)结石的成分及其性质泌尿系结石的成分中多见的有草酸盐、磷酸盐和尿酸盐,其次是碳酸盐、胱氨酸、黄嘌呤等。大部分结石系以一种成分为主,同时含有其他成分。
1.草酸盐结石呈棕褐色,质地坚硬,表面呈颗粒状或刺状,如同桑葚。X线片易显影。
2.磷酸盐结石灰白色,质脆,表面较粗糙,常呈分层结构,可随肾盂、肾盏的形状形成较大的鹿角状结石。X线片易显影。
3.尿酸盐结石黄色或褐色,质硬,呈圆形或卵圆形,表面光滑,常为多发。X线片不易显影。
(三)病理生理尿路结石所致的病理生理改变与结石部位、大小、数目、继发感染和梗阻程度等有关。
1.损伤结石可损伤尿路的黏膜,引起溃疡,长久刺激,可诱发癌变,多为鳞癌。
2.梗阻如结石引起输尿管梗阻,则梗阻以上部位积水,久而可致肾功能损害。
3.感染凡引起尿路梗阻的结石,多伴有感染,重者可引起肾积脓或肾周围炎。结石、梗阻和感染,三者互为因果关系,结石引起梗阻,梗阻促进感染,感染导致结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