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泌尿频道 > 泌尿常识 > 泌尿病症 > 肌酐707=尿毒症?3个对肾病的常见误会

肌酐707=尿毒症?3个对肾病的常见误会

2018-03-17 来源:爱肾吧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肾病的特点是水、电解质失衡以及滤过和分泌功能下降导致的一系列症状,比如尿蛋白、水肿、贫血、氮质血症等等。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慢性肾病的发病率已经超过了10%,意味着每10个人当中就有一个是肾病患者。

肾病虽然已经如此普遍,但很多人还是会产生一些误会。

误会一:肾病就是肾虚

肾病是西医的概念,指的是肾脏方面的疾病。

肾虚是中医的概念,这里的肾并非是肾脏,而是“先天精气”的代表,是一种虚称。

肾病的特点是水、电解质失衡以及滤过和分泌功能下降导致的一系列症状,比如尿蛋白水肿、贫血、氮质血症等等。

肾虚的特点是精力不足,体质下降,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人体功能减弱的症状。

肾病的治疗目前已西医为主,中医起到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主要是以中成药的形式出现。

肾虚的治疗以中医为主,西医并没有什么办法。

误会二:尿蛋白就是肾病

有的人在体检中发现尿常规中蛋白质一项出现了加号,就认定自己得了肾病,这是不对的。

尿液中出现蛋白质的最主要原因,当然是肾小球滤过屏障遭到破坏导致的蛋白质漏出。但还有其他情况,也会导致尿蛋白出现。

比如运动和高蛋白饮食,甚至长时间站立或者出现高原反应,都会导致尿蛋白出现加号,这种生理性尿蛋白,过几天会自行恢复。

所以对那些第一次检查出现尿蛋白的患者,医生往往建议过一两个星期再次检查,就是为了排除生理性尿蛋白的可能。

误会三:肌酐707就是尿毒症

临床上为了方便起见,将肾功能不全按照血肌酐的数值进行了划分,其中血肌酐超过707μmoI/L被称为尿毒症期,而尿毒症期的治疗手段是以透析为主,所以不少肾病患者形成了“肌酐707就是尿毒症”的观点。

这是不对的。

尿毒症作为一个分期,不能单纯以血肌酐值来判断,还需要发病年限、肾脏体积、尿量等多个维度的判断。

因为,血肌酐与肾脏受损程度并不成正比,很多时候,比如感染、运动、饮食等原因,会导致血肌酐迅速升高,这种情况只要将导致肌酐升高的原因解决了,肌酐会自己降下来。

但如果一看到肌酐超过700μmoI/L就立刻透析,虽然也能迅速降低肌酐,但这种替代性治疗对肾脏本身也是一种伤害,就像激素虽然能抑制尿蛋白,但也会同时抑制人体自身免疫力一样。

透析会降低肾脏本身的滤过功能,那些单纯血肌酐升高的“非尿毒症期”患者,如果当做尿毒症一样进行透析,很可能会真的提前进入尿毒症期。

比如本来尿量正常的患者,透着透着就没尿了,就是提前进入尿毒症期的表现,是非常可惜的。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