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位于中国河南省登封市以西15KM处的嵩山脚下,寺庙因坐落于嵩山的腹地少室山下的茂密丛林中,故取名“少林寺”。少林寺历史久远,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32年后,印度名僧菩提达摩来到少林寺传授禅宗。以后,寺院逐渐扩大,僧徒日益增多,少林寺声名大振。达摩被称为中国佛教禅宗的初祖,少林寺称为禅宗的祖庭。少林寺还是少林武功的发源地,因此以禅宗和武术并称于世。
少林寺塔林
塔林,位于河南省登封县少林寺西约250米,为历代和尚的墓地,占地约21000多平方米,是国内最大的塔林。少林寺塔林现有232座塔,占地面积l.4万多平方米。其中,唐塔2座、宋塔2座。金塔10座、元塔46座、明塔148座,其他为清塔或时代不详者。
嵩山
...50米,最高处为1512米,主峰峻极峰1492米。环山地跨新密、登封、巩义、偃师、伊川等市县。嵩山中部以少林河为界,东为太室山,西为少室山;两座高山层峦叠嶂,绵延起伏于黄河南岸。历代的帝王将相、墨客骚人、僧道隐士。嵩山有72峰之说。太室山下的中岳庙,始建于秦朝,是嵩山道家的象征。太室山南麓的嵩阳书院,是嵩山儒家的象征,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少室山中以少林武术闻名于天下的少林寺,是嵩山释家的象征。
塔林
少林寺西面几百米处是塔林,是自唐代以来历代少林高僧安息的墓地,也是国内最大的塔林。墓塔式样繁多,造型各异,有正方形、长方形、六角形、八角形、圆形等。塔的大小不一、高低参差,主要是根据和尚们生前对佛学造诣的深浅、威望高低、功德大小来决定的。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在古代又称“三世佛殿”、“琉璃大殿”,通常简称为大殿、正殿、宝殿等,是全寺佛事活动中心。少林寺新建的大雄宝殿是在原址上,进行复原设计并建造的。殿内供奉三世佛像,正中为娑婆世界的释迦牟尼,胁侍为文殊、普贤两菩萨,他们合称“华严三圣”;左侧为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又称“大医王师”,其胁侍为日光、月光两菩萨;右侧为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胁侍为观音、大势至两菩萨,他们合称“西方三圣”。
藏经阁
少林寺藏经阁又名法堂,位于少林寺大雄宝殿之后的中轴线上,为高僧讲经说法和贮存佛经典籍之所。少林寺藏经阁现存《中华大藏经》、《龙藏》、《大正藏》、《高丽藏》及其他典籍计数万册。据碑铭记载,此阁创建于元代至正(1341-1368年)年间。少林寺藏经阁殿内原供达摩面壁石、法器及包括明代大藏经在内的5000余卷佛经图籍等。1928年,该殿被石友三焚烧,殿内经卷、武术书籍、达摩影石等俱被毁,仅存殿基及墙体石柱14根。现...
碑林
在山门和天王殿之间,山门甬道两侧有多品碑刻,人称少林寺碑林。这些都是唐宋以来的著名原始碑刻。碑林东侧是慈云堂旧址,现为少林寺碑廊,它不仅记载着寺院的兴衰状况,而且在历史、雕刻、艺术方面,也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少林寺碑林和碑廊共计有碑刻108通。
天王殿
天王殿是少林寺常住院第二进殿宇,与大雄宝殿、藏经阁并称三大殿。此殿原为少林寺山门,初建于元,明、清多次整修。现在的天王殿是根据中国文物研究所提供的研究资料,于1982至1983年重建的。其平面布局仍以原址结构为准。新殿面阔五间,进深两间,加前、后廊。少林寺天王殿为重檐歇山顶建筑。上下层屋檐之间,悬挂由楚图南题的“天王殿”风字匾(又称竖匾)。门前半圆月台为原构,原址柱顶石,除个别崩裂外,均使用原有构件。...
骨伤科病剂,具有散瘀活血,舒筋止痛,祛风散寒之功效。用于跌打损伤,风寒痹病,症见伤处瘀肿疼痛、腰肢痠麻。
健客价: ¥4.04用于进行性肌萎缩、脑出血后遗症、心功能不全、心肌疾患及肝炎等的辅助治疗。
健客价: ¥11用于治疗急性和慢性精神分裂症以及其它各种精神病性状态的明显的阳性症状(如:幻觉、妄想、思维紊乱、敌视、怀疑)和明显的阴性症状(如:反应迟钝、情绪淡漠及社交淡漠、少语)。也可减轻与精神分裂症有关的情感症状(如:抑郁、负罪感、焦虑)。对于急性期治疗有效的患者,在维持期治疗中,本品可继续发挥其临床疗效。
健客价: ¥55清热燥湿、消肿止痛、杀虫止痒、活血生肌。用于湿热下注所致的宫颈糜烂。症见:带下量多,色黄或黄白,血性白带或性交后出血,外阴瘙痒、肿痛,腰腹垂胀等。
健客价: ¥53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出血,玻璃体混浊,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等。
健客价: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