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疗养频道 > 疗养资讯 > 道家养生 > 高热咳嗽 小心秋季腹泻在作祟

高热咳嗽 小心秋季腹泻在作祟

2019-10-16 来源:人民网健康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入秋以来,气温下降明显,昼夜温差加大,不知不觉因腹泻来各大医院儿科就诊的宝宝明显多了起来。

秋季正是小儿腹泻的高发季节,这是因为轮状病毒喜欢秋天这个凉爽的气候,它在秋天就会繁殖的很快,而且致病力也很强。同时,小儿的抵抗力弱,免疫力差,身体不能适应突然转凉的气温,且很多孩子尚未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所以腹泻就很容易找上他们。

腹泻是全球5岁以下儿童的第二大死因,是发展中国家儿童患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儿童营养不良的重要原因。那么,我们该怎么有效的预防秋季腹泻呢?又该如何帮助孩子正确应对呢?本期百年协和讲堂特邀北京协和医院儿科主任助理副主任医师李冀为宝爸宝妈来支招,帮您为宝宝打好这场胃肠保卫战~

什么是腹泻?

腹泻通常是指排稀便或水样便。世界卫生组织(WHO)将腹泻定义为每天排便3次或3次以上的稀便或水样便。

但是临床上任何情况都不是绝对的,不论排便次数如何,对于任何儿童,大便性状的改变均应引起关注,即粪便性状的改变比排便频率更重要。

腹泻的类型

秋天宝宝的腹泻主要分为非感染性和感染性两种。

非感染性腹泻是由于秋天气候的变化,比如温度转凉,早晚温差大,可能会造成宝宝胃肠功能紊乱,造成腹泻。这样的腹泻,相信各位家长都已经能熟练应对了。

感染性腹泻是指由病毒、细菌等各种病原体引起肠道感染而导致的腹泻,主要是因为感染人类轮状病毒所致,所以也被称为“轮状病毒性腹泻”。全年均可发病,因为秋季是该病的主要发病季节,所以又被称为“秋季腹泻”。多发生在10、11、12、1月秋冬寒冷季节,从9月份到次年3月都要加强预防。该病是秋季的高发疾病之一,是引起小儿腹泻的最常见病因。

一项在中国进行的系统性综述和荟萃分析显示:在中国<5岁儿童中,至少1/3腹泻病例由轮状病毒感染所致,轮状病毒腹泻占住院腹泻患儿的42.6%,占门诊腹泻患儿的32.5%。

流行病学显示,男童发病多于女童。5岁以下孩子都很危险,其中6个月—3岁更是发病率最高且最严重的年龄段,6个月以下的婴儿因有来自母体的被动免疫,致使发病率低或病情轻。营养不良、贫血、佝偻病、体弱多病、免疫缺陷的婴幼儿更容易患病,而且病情严重,病程更长。

秋季腹泻的临床症状表现

当患儿受到病毒的传染后,会出现 3 天左右的潜伏期,随后发病。患儿多急性起病,典型的表现为“先吐后泻”。前期症状以发热和恶心、呕吐为主,时间比较短暂,一般持续2-3天,后期以腹泻为主,持续时间长。

发热

多数伴有发热,体温在37.9~39.5℃,超过三分之一的患儿发烧可能超过39℃,30%~50%病儿早期出现感冒症状,如咳嗽、鼻塞、流涕,也可有厌食、头痛、乏力、肌肉疼痛等。

恶心、呕吐

发病当日即频繁恶心、呕吐,80%~90%的患儿出现呕吐,呕吐一般不超过3天,呕吐症状一般48小时内消失,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和奶汁。

腹泻

腹泻主要表现为清水样或蛋花汤样,这是秋季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最大的区别。大便次数多,排便急且量多,含有奶瓣,偶有黏液,无脓血,无腥臭味。一般5~10次/天,重者超过20次/天,可长达9天,可伴或不伴腹痛、腹胀和听到肠鸣的声音等症状。

脱水甚至死亡

常会出现不同程度脱水的表现,如口渴明显、尿量减少、哭时无泪、眼窝凹陷、皮肤及口唇粘膜干燥、小婴儿前囟凹陷、烦躁不安、精神萎靡、无尿、肾功能衰竭、昏睡甚至昏迷。

秋季腹泻的传播途径

轮状病毒在环境中的稳定性很强,耐酸、耐碱,还耐寒。在室温中它能存活数月,粪便中能存活数日至数周,若不及时洗手,碰到手上还能存活至少4个小时,然后不断地污染传播,本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轮状病毒引发的“秋季腹泻”有两个传播途径,可通过消化道与呼吸道同时传播。

粪口传播

即直接或间接接触患儿粪便后,将病毒由食物带入口中。多发生于人工喂养儿,喂养时所用器皿或食物如不经过消毒或消毒不佳,即有感染的可能。病毒也可通过水源感染。

空气传播

即患儿粪便中的病毒扩散到空气中,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