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疗养频道 > 疗养方法 > 中医疗养 > 对付带状疱疹 中医治疗有绝技

对付带状疱疹 中医治疗有绝技

2019-01-25 来源:养生正道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皮疹出现前常有轻重不同的前驱症状,如发热、倦怠、食欲不振等,局部皮肤知觉过敏,灼热,针刺样疼痛等症。以后皮肤出现红斑、水疱,簇集成群,互不融合排列成带状。常沿一定的外围神经部位分布,好发生于单侧,亦偶有泛发者。

带状疱疹是由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可发生于任何部位,多见于腰部、胸胁,常沿一定的神经部位分布,与中医学文献记载的“缠腰火丹”“蛇串疮”“蜘蛛疮”等相类似。

带状疱疹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缠腰火丹记载:“此证俗名蛇串疮,有干湿不同,红黄之异,皆如累累珠形。干者色红赤,形如云片,上起风粟,作痒发热,此属肝心二经风火,治宜龙胆泻肝汤。湿者色黄白,水疱大小不等,作烂流水,较干者多疼,此属脾肺二经湿热,治宜除湿胃苓汤。”又如《外科启玄》蜘蛛疮记载:“此疮生于皮肤间,如水窠相似,淡红且痛,五七个成攒,亦能荫开。”赵炳南称之为“串腰龙。”

病因病理

本病多因情志不遂,饮食失调,以致脾失健运,湿浊内停,郁而化热,湿热搏结,兼感毒邪而发病。

症状特点

皮疹出现前常有轻重不同的前驱症状,如发热、倦怠、食欲不振等,局部皮肤知觉过敏,灼热,针刺样疼痛等症。以后皮肤出现红斑、水疱,簇集成群,互不融合排列成带状。常沿一定的外围神经部位分布,好发生于单侧,亦偶有泛发者。有附近淋巴结肿大,最后水疱干燥、结痂、脱落,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斑。病情严重者,有的水疱内容物为血性,或发生坏死,愈后遗留疤痕。部分病人皮疹消退后,局部遗留神经痛,经久不能消失。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成人较多。

辨证施治

一、辨证方药

1、热盛型

【主症】局部皮损鲜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自觉口苦咽干,口渴,烦躁易怒,食欲不佳。小便赤,大便干或不爽。舌质红,舌苔薄黄或黄厚,脉弦滑微数。

【辨证】肝胆热盛,气滞湿阻,兼感毒邪。

【治法】清利湿热,解毒止痛。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10g,栀子10g,黄芩10g,生地15g,大青叶15g,连翘10g,生甘草10g,泽泻10g,元胡10g,车前子(布包)10g。

【方解】龙胆草、栀子、黄芩、生地、大青叶、连翘、生甘草清热泻火解毒;元胡行气止痛;泽泻、车前子清利湿热。发于头面者加菊花;发于上肢者加片姜黄;发于下肢者加牛膝;血热明显出现血疱坏死者加白茅根、赤芍、丹皮;感染重者加金银花、蒲公英、板蓝根;大便秘结者加川军;年老体虚者加黄芪、党参。

2、湿盛型

【主症】皮损颜色较淡,疱壁松弛,疼痛略轻,口不渴或渴而不欲饮,不思饮食,食后腹胀,大便时溏,女性患者常见白带多。舌质淡体胖,舌苔白厚或白腻,脉沉缓或滑。

【辨证】脾失健运,蕴湿不化,兼感毒邪。

【治法】健脾利湿,佐以解毒。

【方药】除湿胃苓汤加减。

苍术10g,厚朴10g,陈皮10g,茯苓15g,板蓝根15g,元胡10g,车前子10g(布包),泽泻10g,生甘草10g。

【方解】苍术、茯苓、厚朴、陈皮健脾除湿;车前子、泽泻渗利水湿;板蓝根、生甘草清热解毒;元胡活血行气止痛。

3、气滞血瘀型

【主症】皮疹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舌质暗,苔白,脉弦细。

【辨证】气滞血瘀,余毒未尽。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清解余毒。

【方药】活血散瘀汤(白三号)加减。

鸡血藤15g,鬼箭羽15g,红花10g,桃仁10g,元胡10g,川楝子10g,木香10g,陈皮10g,全丝瓜10g,忍冬藤15g。

【方解】鸡血藤、鬼箭羽、红花、桃仁活血化瘀;元胡、川楝子行气止痛;木香、陈皮、全丝瓜行气通络;忍冬藤清解余毒。体实者加川军以破瘀,年老体虚者加黄芪、党参。

二、局部治疗

1.水疱,用雄黄解毒散30g加化毒散3g,混匀水调敷或用新鲜马齿苋或白菜帮捣烂混合调用。

2.轻度糜烂者,用祛湿散,植物油调用。

3.后遗神经痛者,用黑色拔膏棍或脱色拔膏棍热贴。

注意:

中医一定要辨证施治,如果自己无法判断证型,一定先找医生进行辨证,不要随意配药使用。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