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初,百姓家中常见的中成药蒲地蓝“出事了”,原因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要求在蒲地蓝消炎剂说明书中添加警示语。此前说明书上“不良反应”、“禁忌”中写的“尚不明确”修改成: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过敏反应。同时明确孕妇和过敏体质者慎用。
消息传出后,在百姓中反响很大,有人甚至认为蒲地蓝不能再用了。事实真是这样吗?在秋冬流感高发的季节,拿蒲地蓝、板蓝根等“万能药”防感冒的做法究竟是对是错?赶快听听沈阳健康专家的说法。
01疑问
蒲地蓝为何成了家庭“万能药”?
沈阳市卫生健康服务与行政执法中心直属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医师史新巍表示,百姓对蒲地蓝说明书添加警示语一事之所以反应强烈,是因为中成药蒲地蓝已成为家庭小药箱中的常备药。有的家庭甚至用蒲地蓝来预防流感,对其产生了一种“依赖性”。但事实上,蒲地蓝并没有那么“神”。
来剖析一下蒲地蓝的主要成分——
蒲地蓝是中成药,主要成分是蒲公英、黄芩、苦地丁、板蓝根。
蒲公英清热解毒、消肿散结;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苦地丁清热解毒、活血消肿;
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组成“蒲地蓝”的四味中药有杀菌、抑菌的良好效果,临床上经常用于流行性腮腺炎、扁桃体炎、咽炎、淋巴结炎等疾病的治疗。它具有消炎作用,又容易购买到,所以受到百姓家庭的“欢迎”。
但把“蒲地蓝”当成头疼脑热的“万能药”却是一种认识上的偏差。能用于“清热解毒”的中药很多,除了蒲地蓝中的四种之外,还有连翘、金银花、黄连等等,其作用和归经各不相同,要在中医的辨证理论指导下使用才是安全的。最关键的是,绝不能不分虚实、寒热、表里,简单地套用现代西学对于炎症的治疗方法来使用“清热解毒法”,否则将贻害无穷。
02解读
留心中成药说明书中的“尚不明确”
细心的人会发现,除了蒲地蓝以外,很多常用的中成药说明书在“不良反应”、“禁忌”等项目中都会出现“尚不明确”四个字。史新巍表示,“尚不明确”并不是说这个药品没有副作用、没有不良反应。严格说来,所有的药物都是有副作用的,只是并非每个人、每一次使用都会显现出来。而且,有很多药品的副作用、不良反应是在长期的医疗临床实践中被认证的。中成药说明书中不良反应一项“尚不明确”较多,大多是因为中药的药物成分复杂,难以进行毒性实验,不像西药那样必须经过严格的毒性实验研究后才可批量上市。从这个角度看,蒲地蓝说明书上开始注明不良反应和禁忌症是件好事,可以有效提醒百姓用药安全,防止滥用。
沈阳市儿童医院门诊部主任李哲表示:增加不良反应的说明不代表不能使用,蒲地蓝更适用于发热、咽痛等风热感冒,而体虚、胃寒以及流鼻涕的风寒感冒患者不宜用。此次修订是为了保障公众的用药安全,提醒大家合理用药。
03提醒
被滥用的中成药不止一个蒲地蓝
有资料显示,2013年-2016年,中国清热解毒类口服中成药销售额增长迅速,在前十大品牌中蒲地蓝消炎口服液位列首位。可见百姓对蒲地蓝的依赖程度。其实,岂止蒲地蓝,板蓝根冲剂、清开灵等中成药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近几年,一听说流感高发季来袭,就到药店“抢购”板蓝根冲剂代茶饮的市民并不少见。这一方面说明百姓对身体健康的重视度提高,另一方面也暴露出百姓对安全用药知识的匮乏。
史新巍提醒百姓,中药使用要有辨证做基础,认为中药就是安全的,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市场上任何药品宣传中提到“无毒副作用”都是不负责任的,是不可信的。
俗语说“是药三分毒”,任何药物进入机体抵抗外邪最终都要经过肝脏代谢解毒,由肾脏排出体外,药物滥用导致肝肾损伤的例子不胜枚举。“我做预防工作多年,一直认为,要相信身体的自我康复能力。对于感冒发热,能不吃药最好不吃,能吃药就别打针,能注射给药就别输液给药。靠药物预防感冒不靠谱,均衡营养,加强锻炼,增加体质才是上策。”史新巍说。
04建议
给孩子用药前看仔细“注意事项”
李哲介绍,家长如果发现孩子感冒不要一上来就用药。如果孩子只有发热(体温≥38.5℃),不伴有咳嗽等其他症状,精神状态较好,可以先用退热药观察,也可以用些清热解毒的中药。如果高热不退或反复发热超过24小时,孩子精神状态不好,或者发热同时伴有咳嗽、喘息,需尽早到医院诊治。
史新巍表示,必须使用感冒药时,切忌联合、重复用药,不可几种感冒药同时服用。因为很多感冒药中都含有“扑尔敏”、“伪麻黄碱”等成分,同时服用时,极易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用药过量,甚至危及生命。当体温不超过38.5度时,不建议使用退热药,可选择物理方法缓解症状;
夜间咳嗽加重,影响睡眠时可单纯用止咳药缓解症状。在家里使用非处方药要仔细阅读说明书。特别要看清服用方法、服用剂量、服用时间、不良反应、副作用、禁忌症、注意事项等等。
05指导
轻症流感可以试试这些中成药
在国家卫健委近日发布的《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8年版修订版)》中,有专门的中医治疗流行性感冒内容,其中轻症患者辨证治疗方案分两大类:
一是风热犯卫,指外感风热或风寒郁久化热,致肺气宣降失常,肺卫受病所表现的证候。主要表现为发病初期,发热或未发热,咽红不适,轻咳少痰,无汗。常用中成药为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类,如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颗粒)、清开灵颗粒(胶囊、软胶囊、片)、疏风解毒胶囊、银翘解毒类等。儿童可选儿童抗感颗粒、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等。
二是热毒袭肺,即流行性感冒高热,中医认为是风热之邪侵犯肺系、肺气失于宣肃而出现的咳嗽、胸痛、咳痰、痰黏、高热等。常用中成药为清热解毒、宣肺止咳类,如连花清瘟胶囊(颗粒)、莲花清热类制剂等。儿童可选小儿肺热咳喘颗粒(口服液)、小儿咳喘灵颗粒(口服液)、羚羊角粉冲服。
专家提醒,上述中成药均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推荐60岁及以上老年人、6月龄至5岁儿童、孕妇、6月龄以下儿童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慢性病患者和医务人员等人群,每年接种流感疫苗。